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会计专业"3+4"培养模式是实现会计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所在学校会计专业"3+4"人才培养实际,通过对比会计专业专科阶段教学单位与本科教学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所在学校会计专业"3+4"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会计专业"3+4"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衔接开发机制、课程内容分段贯通统一、加强双方学校沟通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彤 《当代会计》2021,(14):39-40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改善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财务岗位新需求.但随着"1+X"证书制度试行,凸显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1+X"证书制度实施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旨在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出1+X证书制度,"智能财税"作为财经类第一批试点证书,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从实施"1+X"证书试点的背景意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潘上永 《会计之友》2007,(36):52-5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在课程、教材、实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成果,但高职会计专业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21世纪财会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呢?有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岗证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造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引领全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欣 《价值工程》2013,(35):274-275
本文作者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比较了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中"知行合一"理念的缺失问题,提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构建了"知行合一"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体系,有效地提高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照国家"1+X"证书制度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必须重新审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问题并积极推进相关改革.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将X技能证书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现课证融通,优化教学设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范国亮 《当代会计》2021,(7):148-150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逐步开展了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尤其是对职业证书机制进行了优化.在此背景下,会计作为社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职业,其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也需要改变.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明确智能财税"1+X"证书的基本要求和改革目标,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文章阐述了"1+X"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分析了该背景下我国目前相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实训课程、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技术化教学等角度探讨了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职业教育工作者及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会计专业是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含会计(税务会计方向)、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和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和高职会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施"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为培养会计实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行"校介企‘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优良的专兼职双师队伍是保障和前提。本文探讨了在"校介企‘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对原有的152个高职专科专业名称进行了更改。新的专业目录对会计专业群毕业生的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提出了新的方向。为了适应会计专业群所对应的产业群,高职会计专业群应根据更名后的专业群所对应专业毕业生所应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校企共同体,通过整合产教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群模式,创新"大数据+财会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群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江苏省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对象,分析与江苏各高校会计专业现存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课程设置,结合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在递进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环式+塔式"模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导向为目标的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8,(8):253-25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做合一"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面向基层、面向实践和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而采取的教学形式。文章依托"教学做合一"模式,分析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在该模式下如何进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2.
周列平  白崭 《当代会计》2021,(13):158-160
在高职"双高"建设背景下,传统的会计专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大数据与会计人才的需要,因而文章提出进行专业群能力培养.专业群能力是指在专业群内具有一项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具备其他职业能力,即"一专多能".文章重点阐述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能力的内涵,基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必要性,探讨了其改革实施的过程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调查研究和逻辑思维等方法,分析了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新诠释。根据会计专业特点进一步确定了"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未来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双高计划"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引,以会计专业发展现状为分析基础,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会计工作形式和人才需求结构,对高校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产生冲击与挑战,为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者必须重新思考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规划,文章在现有会计教育和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案例,针对目前高校会计教育在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人工智能+会计"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发布实施的"1+X"证书制度改革,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为我国未来高职院校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改革方向。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对"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从政策、评价组织、企业和院校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内,会计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进行了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迎来了全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责任,本文以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通过将“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教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财务共享服务试点)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系列举措,为学院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5):210-211
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本质,针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魏红 《企业导报》2012,(13):233-234
民办本科院校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陈述了当前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革新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维 《财会月刊》2012,(36):84-86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本文创新提出"四进三出,角色转换"人才培养模式,以"态度+知识+技能"为主线,以"岗位、任务、工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以"行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南,从而进一步夯实"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宗旨,为各个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高潜质"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