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电动自行车的标准限制表面上是出于安全等因素,但其实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行业的经济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7,(10):62-63
一场围绕三峡大坝延伸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争夺战正在激烈上演。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地方政府、民营资本等多个利益主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明争暗斗,由此引发的争吵、对峙事件此起彼伏。而争斗的核心就是三峡大坝资源的利益分配之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莫让部门利益扭曲了医疗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医改,卫生部青睐“英国模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则偏好“德国模式”,不同模式选择的背后,牵涉到的是部门权力与利益的博弈;而回避部门之争的最佳方式,是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身IPTV,用户数量快速发展.并将2008年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反观我国,08奥运指日可待,但IPTV却由于部门利益之争屡受“伤害”进入商用更是遥遥无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魏立娜 《中国经贸》2008,(22):125-126
本文从2008年中国掀起的爱国主义浪潮出发,对爱国主义进行深入思考。文章认为全球化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人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提出入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平衡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利益问题就是人类生活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根本上看,人类的任何活动总是为了一定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亦不例外。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传力,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和目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利益观认为:人的思想是由利益决定的,思想是不能够脱离利益单独存在的。对此,我党以该利益观为依据,形成了能满足我国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且带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这些认识和实践的出现,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倡导的利益观念,一直贯穿在我国思政教育之中,并对其教育效率和效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的利益观为切入点通过对该视域下我国思政教育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当前我国思政教育需要遵循的利益原则,为促进该项教育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李智 《浙江经济》2010,(14):22-23
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其产生原因既有现实政治需要的因素,也有经济利益需要因素,远超出各国产业利益之争的本质范畴。若面临的贸易摩擦处理不好,有可能危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滞迟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凌宗伟 《中国西部》2014,(36):64-65
<正>努斯鲍姆的《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指出了这样的一个现实:当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过于追求功利的目标,将教育视为经济和利益的工具,"大多数学生自幼受到的教育都使他们认为:找个好工作是教育的首要目的"。这种将眼睛盯在利益和效率上的教育,正日渐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危机。身处这样的教育现实中,我们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迫切需要弄清楚的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法治教育现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的深层原因在于主体的"理性"选择,在于关涉各主体的各种利益的博弈。要想打破僵局,必须从关怀主体利益,改变主体利益博弈结果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一直存中小股民中有“郎监管”之称的郎咸平,近期卷入了“郎顾之争”的漩涡中。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坚持经济学家就是要为老百姓负责任,为国家负责任。公司治理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群情激愤的当口,去影院看这部因《阿凡达》(2D版)提前下线传闻处在风口浪尖的国产大片《孔子》,似乎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但是,当大家都忙着抨击《阿凡达》与《孔子》之争背后的部门利益劫持公众选择自由之时,对电影本身的观察倒是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13.
施行 《上海经济》2006,(1):22-23
-2006年,税改必将继续。然而,在改革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集团利益……各种不同利益主体围绕税改所作的博弈,却似乎注定了改革将是一个艰难进程,如何化解各种利益关系,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解读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界定文明与文明冲突的概念,阐述全球的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背景,认为不同的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国家中,文明的差异难以掩盖深层次的国家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5.
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利益关系。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政治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利益,政治关系的实质是政治利益关系。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以来政治利益结构的演变过程,然后对我国当代主要政治利益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政治利益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上,除去公司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公司可能更要平衡的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这种的利益平衡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不管是部门利益也好.小团体利益也好,它归根结底是个人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问博 《魅力中国》2014,(8):269-269
在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利益”这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利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正像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总的说来,利益的追求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深层动因。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利益矛盾。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利益矛盾及其不断解决.才构成了真正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利益及其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2008年中国掀起的爱国主义浪潮出发,对爱国主义进行深入思考.文章认为全球化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人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提出人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平衡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9.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文章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利益相关者,即研究生、政府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三者,构建基于SERVQUAL模型,实证分析华侨大学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发现,政府、非政府公共机构和研究生对于华侨大学MPA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感知值较差,教育培养单位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中不单存在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还存在专有利益。专有利益是一国与另一国进行对方没有的商品贸易时所具有的利益,主要产生于社会资源的特点,特别产生于技术和技能的积累以及特定的制度安排。专有利益的广泛存在,可以从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得到有力证明,同时也意味着国际贸易的基础、模式、利益与影响需要重新认识与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