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整,提高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增加居民消费的切入口。只有居民收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合理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缩小了,内需才能真正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3.
4.
如何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几度成为税收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但时至今日,1994年税制改革时形成的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并未得到调整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税收调节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阐述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浙江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发生了积极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决于GDP增速,劳动所得占GDP比重有所上升,初次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拐点”或已出现。但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失序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收入分配格局仍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过于简单、笼统。出于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历史、辨析新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级次概念的细分化处理意见,即市场化分配(或日一次分配)、政府调控化分配(或日二次分配)、社会阳光化分配(或日三次分配)、地下灰色化分配(或日四次分配)。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收入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占GDP比重过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社会关系、自信心、公共服务水平、社会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扩大居民收入、规范政府收入、控制垄断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扩大内需,政府已采取许多措施,这些剌激内需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起到巨大作用。实现自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情况仍能实现了平稳高速增长目标。然而,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尽管政 相似文献
13.
14.
据有关机构估算,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7,000亿元,影响今年四川省GDP增长率下降5个百分点,影响全国GDP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由于灾后重建扩大投资拉动GDP增长约0.5个百分点,抵消后汶川大地震影响全国GDP增长率约下降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产出效率。文章指出,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从分配总量、分配结构和分配结果上共同构成对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障碍,造成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和延续。而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又是传统发展方式的存在基础,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形成了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固化。文章认为,以高质量发展、合理性结构、均衡化分配的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居民收入倍增为手段,打破居民低收入与传统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Andrew Batson 《海外经济评论》2008,(6):13-15
中国24日将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经济数据,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二年超过11%几乎已成定局,这一增长水平即使以中国近年来的标准衡量也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在充分就业和产能达到瓶颈时,外需的增加才有可能挤占内需。在我们国家还远未达到充分就业以及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口的增长不会挤占内需。近年来出现的资源和能源产品供应紧张,主要是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和不合理的资源产品定价政策造成的,与出口增长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一种高级的消费活动,旅游者外出旅游时,要支付各种旅游费用,购买旅游产品.旅游者流动的过程,也是货币转移的过程.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特别是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极为明显,比如: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产业,这些产业对扩大内需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