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职务消费“大锅饭”导致的腐败问题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是一个“黑洞”。在这个黑洞中包含着三个层面:一是公务员履行公务时的必需消费;二是公务员履行公务时的过度奢侈消费;三是利用职务之便、假借公务之名的“假公济私”个人消费。严格讲,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众多的暗物质,它们质量巨大,能够吞噬靠近它们的一切,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之为黑洞。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日趋紧密的网上银行中,也存在着这种“黑洞”,不过,这种黑洞只能吞噬用户的金钱,并且其产生是人为的,而不是天生的。  相似文献   

3.
何谓某些人发财秘诀?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借贷不还,而众多借贷不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无情地吞噬银行的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4.
刘婷 《理财》2007,(6):46-48
“如果把黑石的中英文名字各取一半来发音,黑石就成了‘黑洞’。也对,这是一个不断吸入资本、一边腐朽一边神奇、具有非凡魔力的巨大黑洞。”  相似文献   

5.
陈新环 《理财》2005,(3):24-24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有目共睹的,对其原因的分析也大同小异。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一看企业界人士有何锦囊妙计。  相似文献   

6.
返券是个黑洞,这是很多消费者都知道的,但这个黑洞到底有多大?有多少猫腻不为人知?又有什么方法让“买的比卖的精”呢?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及PE     
黑石集团主席兼首席运营官詹姆士汉密尔顿曾表示,次贷危机的黑洞比想象中更加深暗、恐怖。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个黑洞已经波及到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并且正一步步向全球范围内的PE市场逼近。  相似文献   

8.
PE之惑     
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犹如一个黑洞,渐渐开始展现其极大的破坏力。 美国房地产次贷风波在事过一年后,竟然引发一场大级别的“海啸”,不断冲击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各个神经末梢。随着五大投行开始解体,美国金融动荡加剧,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难以幸免。  相似文献   

9.
无底的﹃黑洞﹄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紧缺现象探微●谢明仁近几年,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紧张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除了一些地方确因财政困难、经费不足外,一定程度上与不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乱支滥用,无节制地用钱分不开。镜头之一:某地向机关工作人员打白条,每月仅...  相似文献   

10.
优雅地背负     
散文家周晓枫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越来越重的时光.疲惫也是一种资本吧,至少,它囊括了你为既往生活所支付的体能.或者沉重,或者虚无.背负的时候,心怀隐忧,担心自己被过程消耗,无法体验储藏到最后才能享用的自由.卸下的时候,亦疑虑,稍不小心,自己就滑陷到那种由虚无感构成的黑洞里——所以需要大声说话,需要偶尔的张狂.  相似文献   

11.
在IT界存在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说法。但是网络安全技术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盲目地购买网络安全产品是无法填满这个“IT黑洞”的,而“七分管理”在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就是填补这个“黑洞”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不断攀升,上海的市容面貌正在变得更加美丽,但是在欣欣向荣的背后却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笔者根据审计实践观察发现,拆迁补偿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存在的流失,正在日益形成国家税收流失的黑洞,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经营“黑洞”的稽核方法李国哲,刘永尧,杨奎森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谋取部门、单位利益,置国家三令五申和政策法规而不顾,在经营过程中玩花样,做手脚,形成了种种经营“黑洞”,诸如提高或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银行外“小银行”、大循环外“小循环”、乱列虚列支出...  相似文献   

14.
黑洞: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流失知多少李若生有偿使用国有土地,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这项收入存在许多漏洞。问题1.土地和财政等征收管理部门隐瞒、截留、转移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在对某市土地局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局土地开发公司1992年度收取土地...  相似文献   

15.
国资流失令人痛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仆 《理财》2005,(3):17-19
到目前为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没有一个部门能说得清楚。但是,说到某一个具体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多少还是有据可查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黑洞”时不时就在有关媒体曝光,跳到人们的眼前,令人触目惊心!仅从2004后半年至2005年初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暴露出来的几个国资巨额流失事件,就可窥见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陶冶 《金融博览》2009,(3):32-33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就像一个不可抗拒的黑洞,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体的运行轨迹。现在人们关心的是,阴霾何时能够消散?全球经济会不会在2009年拨云见日?多位中外专家表示,深不可测的金融危机为全球经济带来了空前不确定性,最乐观的预计是今年下半年可初见复苏迹象,但起步将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7.
肖蔚 《武汉金融》2007,(7):33-34
本文针对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运用流动性黑洞理论,分析流动性过剩状况以及掉入流动性黑洞的潜在威胁,提出流动性管理应树立一种辩证管理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改革流动性管理方式和体制,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防范流动性黑洞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公费报销本是机关财务支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政府开展行政服务的成本支付。由于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个别官员的特权意识太浓,私家消费拿公款报销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成为机关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大“黑洞”。据媒体报道,原昆明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阮妲购买的衣物、鞋子,以及价值上百元的内裤、香烟和酒水等,  相似文献   

19.
纳税人的钱填补了污染的“黑洞” 2007年7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他指出:当前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纵容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环境事件不时发生,损害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结果是“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所谓“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就是政府拿纳税人的血汗钱,去填补污染企业破坏环境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黑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管理的8大黑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旭瑜 《理财》2006,(3):72-74
中国的企业很容易陷入管理的黑洞,一旦陷入这种墨洞,就像魔鬼附体一样,形成强大的企业内耗,很难改弦更张,企业也很快走到发展的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