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我国政府信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用经济的链条中,政府信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政府部门失信会加速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的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道德领域的“信用”,就意味着“诚信”。孔子就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连信用都没有,还能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表面看,社农贷款“两难”是抵押担保问题.但核心是信用问题,症结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农户信用度较高,信用社对农户信用状况比较了解.即使不进行抵押担保.农村信用社向具有较高信用的农户发放贷款也是安全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6月.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向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信用建设为核心.以评定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为载体,  相似文献   

4.
专题前言: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之路从“十五”时期起步,历经近6个年头。这期间外汇管理部门一直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其对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获得各方赞誉。 信用建设的目标有了,但如何落实目标却更为关键。人们始终在思考和探索,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信用体系模式?如何消除地区和部门间的利益冲突?政府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信用信息披露的原则如何把握?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如何发挥……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守信可收益,失信追惩戒,无信难立足”的社会方能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邹丹  郗百顺 《中国外汇》2006,(12):22-2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讨论热烈的话题,它与“诚信”、“法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诚信”、“法制”的发展历程,对于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或许能得到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2001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和基层党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市发放“信用一证通”和小额贷款证达42.09万户,85%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得到贷款,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小额信用贷款的大力推广,取得了农民增收、政府增税、信用社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1997年起试行“信用村”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信贷质量不高的“两难”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信用村”作一研究探讨。一、信用问题是贷款难的“瓶颈”问题信用不好使信贷关系恶化 ,导致“贷款难”的呼声愈来愈高。过去由于信贷管理的粗放型经营 ,以及农民的信用意识淡簿 ,导致一部分老农贷逾期、呆滞甚至沉淀。近年来 ,受社会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 ,农业及乡镇企业效益普遍下降 ,相当多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发生亏损 ,甚至倒闭 ,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强烈冲击 ,…  相似文献   

8.
陈莉 《青海金融》2006,(2):36-3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部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曾鸣 《上海保险》2008,(2):11-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会再掀高潮,而作为财产保险之一的信用保险,也应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基础薄弱、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信用匮乏是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的成因;同时提出加强信用和信贷文化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发挥政府和金融部门的作用,以及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治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新疆“十一五”规划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融资难、寻保难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是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1999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但新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很大缺陷,以开发性金融支持适合新疆区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林钧跃 《征信》2023,(5):1-12
信用规则是指对信用主体的行为起到规范、引导、劝诫和教化作用的各类社会规则的集合。信用规则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框架内的大部分信用规则由社会信用体系输出实施,用于规范“政商社法”四大领域中各类信用主体的行为。另有一类信用规则用于规范社会信用体系自身运行。在性质上,大部分信用规则属于社会规则范畴,所针对的是“人”,包括法人组织和自然人,对他们的失信行为进行规范。有少部分信用规则不在社会规则范畴,它们是用于规范信用信息使用及其基础设施运行的,所针对的是“物”。在信用规则体系框架中,“骨干”是信用法律,而政策规定、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和组织纪律等类型的信用规则是“枝叶”。对于当前急迫推进的信用立法工作,在首部信用法律的目标和宗旨中,应给出信用规则体系概念,并对其框架边界和主要内容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然而信用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政府信用作为整个信用体系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部分,对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信用缺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找出了其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我国政府信用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先把“标普哥”赞一个! 在理想和真实日渐迷离的时代,“标普哥”调低“山姆大叔”的主权信用评级,这本是企业理应遵从的道德底线和份内该做的事,但经“标普哥”这一出头,把“山姆大叔”从主权信用金字塔的塔尖上拉了下来.摔破了其百年顶级信用不变的金身,也扯走了他身上的最后一块赖以巧取豪夺的“遮羞布”,引来世界经济金融的一片惶然和动荡。  相似文献   

15.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税互动”机制下,税务部门创造性地将纳税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资产,通过银、税、企三方信息共享,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普惠金融放贷难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银税互动”调查研究,发现“银税互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日益凸显,但实践中仍存在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共享信息范围有待规范、信息共享方式有待优化、信贷供给产品有待创新、宣传推广有待深化等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规范工作机制、优化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应用、拓展服务供给和深化宣传解读等方面提出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多去过同仁堂药店的人,都对店内的一副对联印象深刻:“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历经300年风雨而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财富,是财源,更是财力。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信用堪称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第二“通行证”,是无形的资源。然而,2001年以来,我国连续爆发“月饼失信事件”.“上市公司失信事件”、“注册会计师帮助造假事件”等事件,信用体系与失信行为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金融》2013,(8):51-51
网易新闻2013年7月3日:日前,福建省政府批准了《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公务员信用信息,将成干部考核、任用、奖惩重要依据,未来福建将构建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守信者可享“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8.
方邦鉴 《深交所》2004,(9):64-67
我国当前较为普遍的信用缺失,不仅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已达成共识,党中央与国务院也都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和任务,但是如何建立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界与实践界还有着不同争论。这些争论归根到底是标准之争,即:是按国际标;隹建立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前者主张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设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由私营的信用公司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后者强调信用市场;隹入,主张由政府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了解发达国家信用行业的形成原因和分析信用行业本身发展的规律,将有益于研究如何建立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用德与法的合力构建信用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用危机,主要表现是: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关系陷入了信用危机;企业间“三角债“众多,商业信用呈萎缩状态;上市公司信息失真,证券市场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领域信用令人忧。治理措施是用法律和道德的整合力量构建信用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功”与“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毫无疑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负有失察的责任,然而,信息获得的相对有限性,基于历史、模拟的情景假设也令评级方式存在着客观局限。如何恢复信用评级机构受损的社会公信力,文章从变革评级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加强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应坚持“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