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非正规金融广泛地存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以人缘、地缘或者其它商业关系为基础结成借贷关系,使得非正规金融部门可以方便地获取其服务客户的软信息,非正规金融部门与其服务的客户更趋于对称结构。同正规金融部门相比,非正规金融部门在其服务的范围内具有信息优势,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联合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实证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和政府政策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信息自由流动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集聚影响效应远高于政府政策效应,从而表明我国金融集聚程度提高转向依靠市场力量来驱动。其中,东部地区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程度较大,中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来驱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信息流的溢出效应影响金融机构的空间组织,信息腹地的发展对促进金融集聚具有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腹地、信息流溢出效应与金融机构集聚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信息腹地的概念演进和划分方式、信息流溢出效应的多维度分析,以及二者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的影响,文章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利用信息腹地效应来提升空间组织效率,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兼议借贷市场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孙晶  李程 《中国信用卡》2007,(11X):38-41
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交易效益降低的现象。根据信息学理论,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两种情况,即逆向选择是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而道德风险是交易后的信息不对称。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肖翰 《中国外资》2014,(6):24-24
我国对金融安全的研究,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之息息相关,文章主要从理论上对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进而探讨了中国金融企业提高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金融上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国家声誉代替银行声誉,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日常运营,这会增加政府负担,容易导致全面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文在声誉理论框架下,运用信息经济学研究银行声誉与规制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我国当前银行声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析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密切相关,但又不等同.本文结合当代国内外的实际,从理论上深刻辨析了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机与金融安全, 应切实关注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金融然机从而早就有响金融安全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周期、当代金融风险从而引发金融然机的切入因素是金融创,文章最后探讨了防范金融风险为了谁的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金融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基础;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金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市场脆弱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市场脆弱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分为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与银行中介的跨期风险分担机制。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规避非系统性风险方面占有优势,而跨期风险分担在规避系统性风险方面占有优势。两种风险分担机制是一种互补关系,适度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的风险分担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两种风险分担机制都会受到损害,对经济稳定形成威胁,因此我们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从风险分担的视角来进行金融体系设计,保持一个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积聚的农村金融风险正日益影响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加剧了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中国农村金融风险表现出农村金融体系较高程度的脆弱性以及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风险的易感性。中国建立适应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分担与补偿长效机制,已经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除外部宏观因素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源自利益相关者的非理性行为,尤其是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这种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行为人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时的各种认知偏差.其对企业决策有重要影响,会使决策偏离最优,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损害企业价值.因此,应防范非理性行为的发生,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红 《上海金融》2008,(6):14-19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金融创新策略与风险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为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不能停止金融创新的步伐,但一方面应注意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处理好市场导向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处理好交易所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关系;另一方面应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管安排来防范和化解市场的宏观风险。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集聚。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全国金融业的莫兰指数来确定金融三大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收入增长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三大区域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保险业集聚存在对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正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证券业集聚存在对东部与西部地区负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与区域间协调的金融资源配置对区域收入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