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电经济》2007,(1):20-21
(一)两会期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在今年3川6日向社会公布了电信资费改革意见。《意见》中提出,要求降低电信资费标准。取消手机漫游费,取消各种套餐,取消月租费,实行单向收费。两家协会认为,手机漫游成本“几乎为零”,收取漫游费是侵害消费者权益;套餐品种花样繁多。计算复杂,资费构成和使用条件模糊;月租费和双向收费是“牺牲消费者利益来谋取移动通信行业超额利润”,因此都应尽快取消。  相似文献   

2.
备受瞩目的移动漫游费调整最终以新方案——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而尘埃落地。此次移动通信漫游费调整,被认为是新一轮电信改革的发端,它反映的不仅是电信资费问题,在深层次上更涉及整个电信行业竞争结构优化问题。扶手机漫游费听证会公布两套方案到最终新方案的敲定,各种意见铺天盖地。新方案公布后,到底谁能够最终受益?在更深层面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邮电经济》2007,(1):7-7
电信资费一直是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今年全国和上海“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对电信服务的提案和发言中,资费问题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对电信资费套餐、月租费、漫游费和移动双向收费等意见比较集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 2G的资费及管制政策    1.移动业务资费水平持续下降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移动电话资费降不下来,是因为需求处于很高的水平,运营商没有必要通过降低资费来吸引用户。到90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经营执照的大量颁发,导致移动市场新进入者增加;另一方面是预付费业务的推出,吸引了大量的边缘用户,竞争的加剧使移动运营商不得不认真考虑降价问题。随之,竞争全面展开,不同经营者在资费套餐和价格折扣方面进行了充分挖掘,导致价格战也愈演愈烈。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国内移动漫游费持续…  相似文献   

5.
国际     
《中国电信业》2011,(4):84-85
欧盟酝酿再对漫游资费出重拳欧洲民意调查机构Eurobarometer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认为欧洲漫游价格有失公平,面对这一结果,欧盟委员会正在酝酿出台新措施降低移动漫游资费。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和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移动通信资费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当前CPI涨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移动通信资费却持续下降,运营商认为目前已经相当低廉的资费仍被消费者质疑;另一方面,电信行业专家和消费者普遍认为我国的移动通信资费体系不合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降价空间。随着电信行业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的不断变化,电信资费的制定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目前,价格竞争已成为三大运营商抢夺市场的"利器"之一。可以说,在全业务运营条件下,运营商不仅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步市场化的资费监管机制也使企业面临自主定价带来的新问题。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资费策略已成为运营商现阶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邮电经济》2008,(1):23-24
广受社会关注的漫游费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在漫游通信费听证会上提出的两个调整方案中,最后确定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了新方案。新方案已自今年3月1日起实行(办理套餐的用户自4月1日起实行)。实行新方案后,漫游通信费比原定标准下降了25%到71%。媒体在报送该新闻时,多数持肯定态度,也反映了一些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媒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今年《电信条例》已经颁布5周年,而从日前的国庆节开始, “上限管制”的改革政策也已正式实施。一时之间,电信资费问题成为业界舆论的焦点和各种疑虑的发源。有人认为此举等于将运营商价格战合法化而担心引发大规模的资费降价;有人说就目前市场的实际价格趋势,上限设置对消费者并没有很大意义;还有人对未来资费改革的政策走向感到迷惑;甚至,对3G产生的可能影响也成为业届人士关注的对象。笔者在此借助各界专家的眼光,分析并试图澄清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砾瑟 《当代通信》2005,(19):66-67
今年《电信条例》已经颁布5周年,而从日前的国庆节开始,“上限管制”的改革政策也已正式实施。一时之间,电信资费问题成为业界舆论的焦点和各种疑虑的发源。有入认为此举等于将运营商价格战合法化而担心引发大规模的资费降价;有入说就目前市场的实际价格趋势,上限设置对消费者并没有很大意义;还有入对未来资费改革的政策走向感到迷惑;甚至,对3G产生的可能影响也成为业届人士关注的对象。笔者在此借助各界专家的眼光,分析并试图澄清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通信》2006,13(1):38-39
为了让经常旅游的客户能够更方便有效地使用数据业务。新加坡M1用户推出了数据漫游业务。用户在Vodafone的网络上进行数据漫游时,将只需支付本地数据资费,从而节省了60%的数据使用费。这一优惠目前可以在8个有Vodafone网络运营的国家实现,今年早些时候将有超过30个国家可以享受到这项服务,包括一些很流行的漫游目的地,如香港、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随着数据漫游资费的推出,M1成为新加坡第一个提供在Vodafone网络上的单一数据漫游资费的移动运营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简称《电信条例》)已经颁布了5周年,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以后电信资费将由政府定价走向在政府“上限标准”下的企业自主定价。众所周知,在2005 年12月15日,“电信资费”又入选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5中国通信业十大关键词”,显然,全新的资费时代已经到来。借此机会,我们回顾2005年的电信资费改革及资费竞争,分析“上限管制”、“3G时代资费”、“资费套餐”等热点,探讨中国移动公司的资费压力和中国联通公司的资费策略,展望我国电信资费改革的未来等。希望给关注电信资费的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何霞 《当代通信》2006,13(1):62-63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简称《电信条例》)已经颁布了5周年,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以后电信资费将由政府定价走向在政府“上限标准”下的企业自主定价。众所周知,在2005年12月15日,“电信资费”又入选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5中国通信业十大关键词”,显然,全新的资费时代已经到来。借此机会,我们回顾2005年的电信资费改革及资费竞争,分析“上限管制”、“3G时代资费”、“资费套餐”等热点。探讨中国移动公司的资费压力和中国联通公司的资费策略,展望我国电信资费改革的未来等。希望给关注电信资费的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编按]  相似文献   

13.
从争议多年的“月租费”到央视关于“手机乱扣费”的曝光,再到“天价微博”,电信资费争议一直是运营商面对的主要投诉纠纷。面对这些纠纷人们不禁要问:电信资费运行机制能保障消费者公平消费吗?在电信服务协议中,运营商最主要的权利义务是收取通信费及提供通信服务,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义务是享受通信服务及支付通信费用。因此,通信费是通信服务协议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通信资费的定价是否公平合理,计费是否精确是消费者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份的资费管理方式改革成为当年电信监管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 我国四项基础电信业务(国际及港澳台长途、国内长途、移动漫游费、本地区间通话费)将由原来的政府定价改为上限管制,上限标准为目前现行的价格。  相似文献   

15.
“席丝”这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的主力人群,而对“席丝,心理”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免费情结、简单新潮、个性自我”等特色为代表的“席丝心理”是各大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认为目前电信运营商资费套餐过多、计算复杂,且在业务和资费宣传过程中有意夸大优惠幅度,模糊资费构成和使用条件,不利于明明白白消费。面对广大消费者的质疑,令人不由想起一句话:简单的才是美的。简单,能使消费者轻松看懂,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因此,运营商减少资费方案的种类,简化资费结构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手机单向收费误报 从11月20日开始,关于“手机单向收费方案议定”的种种传言在全国各大媒体中不胫而走。11月22日,又有媒介报道:“手机单向收费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一时间,众说纷纭已久的手机单向收费仿佛已经飞越迷雾、水落石出。 从11月21日起,香港股市已有谣传称中国信息产业部可能会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政策。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的股价即大幅下挫。中移动最低报三十九点六元,联通最低报十点三五元。 在11月24日信息产业部官员明确表示“移动资费调整方案已获批准的报道不符合事实”的当天,中国移动  相似文献   

18.
王春晖 《当代通信》2005,(19):70-71
中国电信业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形成了多家竞争的格局。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电信“资费”,却仍是一个各方关注的话题。电信资费实质上就是电信服务的商品价格,电信资费与一般有形商品价格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电信服务这种商品是无形的、非实体的,没有作为有形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体承担者,所以才取“资费”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9.
固网和移动融合(FMC)是全球所有电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供应商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从2004年1月开始,专门从事3G、超3G等移动通信研究的国际电联第19组,已经开始研究固定网和移动网融合的问题。在运营方面,全球的电信运营商们都开始加强对“移动、固网融合”的战略评估,一些运营商已经实现了融合,如法国电信与Orange的合并、英国电信在英国Vodafone的移动网络上以MVNO形式漫游、德国电信旗下已同时拥有T-Com(固网)和T-Mobile(移动)两大业务部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业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形成了多家竞争的格局。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电信“资费”,却仍是一个各方关注的话题。电信资费实质上就是电信服务的商品价格,电信资费与一般有形商品价格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电信服务这种商品是无形的、非实体的,没有作为有形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体承担者,所以才取“资费”这个名称。根据《电信条例》(下称“条例”)的规定,我国的电信资费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应该说这三种资费体系体现了国家的价格政策。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