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新疆开发式扶贫的政策实践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实施了开发式扶贫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新疆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贫困下降的双重任务。但是也必须注意到,新的时期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战略对减贫的影响作用有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没有与扶贫战略紧密配合,极端贫困人口仍有漏出,扶贫政策绩效没有达到预期理想效果。文章对新疆开发式扶贫战略实施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今后新疆制定新的贫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强 《山西农经》2015,(3):1+12
自1949年建国以来,贫困问题就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相关的扶贫政策的颁发和施行明显改善了贫困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扶贫政策的实施状况,指出了政策的不足之处,并为我国未来扶贫道路的走向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茅于轼先生在山西省的信贷扶贫案例为考察对象,以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分析方法,指出了茅式扶贫成功的制度背景以及茅式扶贫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结构自身的孱弱与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茅式扶盆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茅于轼本人的权威主义与龙水头基金管理人的精英管理,是这一制度得以在当地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茅于轼在基金制度设计上的独具菝匠心,是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茅式扶盆也面临着制度构架上的不足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从1996年冬开始,南康市利用中德合作江西省山区可持续发展项目16万元滚动资金,在龙回镇仓下村和浮石乡江口村尝试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值得总结推广。小额信贷扶贫,是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造的一种新的扶...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农村扶贫政策推动了绝对贫困的大规模消除,阐释政策变迁、解开政策减贫“秘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构建“场域—形式—行为”政策变迁分析框架,阐释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及减贫机理。研究表明,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从着力解决温饱、致力总体小康、奋力全面小康,再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历史分期。在“减贫战略—农村改革—理念转型”场域中,农村扶贫政策通过渐进式政策更替、层叠、漂移、转换变迁保持存续和稳定,持续塑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贫困人口内生发展的行为者行为,促进贫困人口内生发展、摆脱绝对贫困。农村扶贫政策稳定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这为刻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也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政策稳定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模式是由孟加拉国的约纳斯教授提出的。孟加拉小额信贷的成功使这种信贷模式风靡全球:小额信贷模式。这种着眼于“造血扶贫”。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的试点过程中。却面临不少困惑.主要是小额信贷资金不能到达贫困农户手中,对此。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财政对农村小额信贷的贴息。如果取消贴息。提高贷款利率?小额信贷资金就会自动寻找到目标群。笔者认为。从农产信贷行为来看.财政贴息不应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小额信贷扶贫已在我国河南、河北、陕西、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遇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小额信贷合法性问题 小额信贷虽然以扶贫社或合作社协会等形式运用扶贫资金从事扶贫帮困的非盈利性服务,  相似文献   

10.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提出的“花钱买机制”的策略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经济成本、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并给出了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实施中出现的目标定位不清、政策效果追求片面及基层政府执行偏差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贫困扶助目标: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异地搬迁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市场取向下的棉花信贷政策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棉花信贷管理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领导的指示,由总行信贷二部和总行研究室牵头,组织河南、山东、江西、新疆、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9个分行,就棉花信贷政策和管理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农村道路投资的减缓贫困效果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力争明确解释道路投资对缓解贫困的效果。文章通过双差异比较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道路投资前后项目村与对照村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道路投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市5个贫困山区(县),修建技术等级较低的砂石路对农户收入的提高有较高的回报,且减缓贫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产业扶贫政策:演变路径、经验教训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扶贫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产业扶贫政策经历了基础夯实、起步摸索、雏形确立、加速推进、精准施策五个阶段,在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各地区持续改善产业扶贫基础环境,结合实际创新推进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各界参与的多元形式,实施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也面临趋同化现象明显,益贫性仍然较低,政府和市场边界相对模糊等问题。今后,产业扶贫仍将是消除绝对和相对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展望未来,在扶贫产业迈向产业兴旺的进程中,产业的特色化与差异化将更加凸显,多元化与创新性的推进模式机制将不断涌现,全方位与立体式的促进乡村振兴将加速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际上已有的碳金融创新经验,分析了我国实现"低碳扶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贫的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新的政策框架以促进政府、企业、农户、机构、个人等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17.
信任与有效监督是农产品众筹融资得以成功的基石。发起人与支持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与此相关的直接监督是影响众筹扶贫项目融资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四个代表性的偏远贫困地区农产品众筹扶贫项目为案例,运用逐项复制与差别复制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偏远贫困地区农产品众筹扶贫项目融资绩效的实现机制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因其公共组织身份特征并处于利益中立位置,作为发起人的扶贫干部发挥了信用背书功能,增强了支持者的信任感;第二,在驻村机制下,扶贫干部有条件对生产者行为实施直接监督,发挥代理监督功能,且为维护组织及自身的声誉,监督会更加强化,增强了支持者的认可度,缓解了因交易半径扩大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及支持者参与程度低等问题;第三,发起人利用其公共组织身份的在线社会关系资源,发挥"弱连接"机制下网络社群的异质性优势,在不同层级扩散项目信息、扩大受众边界,进而提高了农产品众筹扶贫项目融资绩效。  相似文献   

18.
贫困农户的能源使用及其对缓解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