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秉丞 《发展》2003,(9):64-6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多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定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但是,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步伐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做…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富余劳动力承载能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生 《开放潮》2002,(9):14-15
宋子林尽管26岁,却是经历颇为“复杂”的农民。这位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农村的他,在广东为商家送过电器,在首都北京做过收废品的生意,现在他又跑到遥远的东北,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跟着亲戚搞装修。虽然他忍受着和妻子及两个孩子离别的痛苦,但他依然表示不想再回到家乡做农活,“家里就人均一亩多地,无论你怎么种,也赚不了几个钱,甚至有时还赔钱,白浪费工夫!” 像宋子林这样走出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偏低以及人均现有耕地的减少,愈来愈多的农民都在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土地,涌进工厂,走进城市。来自我国农业部的一项分析表明,今后五  相似文献   

5.
刘伯文 《发展》2004,(6):28-3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更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和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做好以下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法律援助体系;调整结构,拓宽就业空间;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驰 《发展》2004,(5):20-22
为什么说我国的"三农"问题形势严峻,农民增收缓慢呢?吴敬琏教授认为:说到底,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突出,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下岗职工增多,每年新增劳动力也日益增长,城镇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巳非常有限。武宣县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该县是广西的贫困县,又是农业县,2002年有农业劳动力22.66万人,按武宣农业生产的条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铁岭、朝阳、葫芦岛等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所到之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简称"三联动")如火如荼,联动体系与机制已初步形成,正有力地推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快京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魏月 《首都经济》2003,(2):31-33
  相似文献   

11.
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多元化转移。(一)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者向非农生产者转变乡镇企业既是推进乡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又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好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受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陷入…  相似文献   

12.
13.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而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就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建立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的产业体系,既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为农民进城创造就业机会的需要,更是财政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应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工很难。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市场所提供的劳动力偏偏不是企业想要的,而企业需要的各类技术工人市场上又恰恰没有。显然,我们并不是缺少一般的劳动力,缺少的是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力,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少,工业发展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导致农村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只不过在计划经济时期处于隐性状态.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解除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诸多限制,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将农民禁锢在农村的粮油副食品定量供给彻底改观,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现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有测算显示,目前农村绝对过剩的劳动力仍至少有1.5亿.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和回顾“十五”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十一五”期间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战略,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当前,在农村积极推广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市民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明 《发展》2003,(6):45-45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增加制度供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提供制度保障和制度服务,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改革户籍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和公民权利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如今城乡经济互动、开放一体的发展趋势下,已不合时宜。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差别,在此基础上建设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给农村居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9.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建省漳平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了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模式多样、实用、培训保障机制较健全的新格局。一、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