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社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都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楠 《特区经济》2013,(1):40-42
从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人口的发展现状出发,定量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成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相关,就业人口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成都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FDI、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从FDI与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在我国的实践出发,重点分析了FDI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通过对FDI、就业结构及产值结构的两两Granger因果检验,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得出结论:FDI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就业及促进就业人口非农化;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经济增长速度快,2014年全国领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也大。通过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从业人员流动状况,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得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明显不协调、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等结论。并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上海,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及结构偏离的角度对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合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仍有些许滞留,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平衡。据此本文提出若干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长龙 《中国经贸》2010,(12):132-132
所谓灵活就业就是指正规部门及非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按照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政府对在正规单位工作的建立有一年以上劳动关系,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劳务合同的人员,都计入劳动统计年报,统计为正规单位就业人口,可简称为正规就业人口。其他未被统计的城镇劳动者即为灵活就业人口。灵活就业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双面的,灵活就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展,但灵活就业这一新的机制还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养老保险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产值变动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动不同步的问题。黑龙江省应促使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均衡发展,形成合理规模和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存在的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大、而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低且就业总人数增势微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同步调整;也成为我国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难以克服的障碍。本文从我国技术使用与制造业就业状况的格局出发,从深层次分析了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技术采用中广泛出现的以技术和资金代替劳动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是两者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丰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146-149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就业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对就业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在实证研究中引入汇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日中两国实际汇率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国别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日本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与实际汇率升值正相关,而中国的相应变量间不存在类似长期关系。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在汇率适度浮动,资源在部门间流动壁垒减少这两个条件满足时,汇率升值才会产生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劳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逐步优化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罗坚毅 《改革与战略》2008,24(4):100-103
就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相应就业结构的变化。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就业的产业结构的现状、演进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性,指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与汉城就业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就业结构也随之进行了调整,然而,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上海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过渡期,在本文我们将上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与汉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提示上海和汉城两地各自就业结构的特征,并预测上海今后就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忠 《珠江经济》2007,192(8):18-23
本文从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1989年后下降幅度较小,显示产业结构偏差的收敛速度较慢。一、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国际经验相符,1992 ̄1999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符合,并且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和发展速度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和高知识密集度产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类型和层次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进的高度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高效发展。一、重庆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绩效分析本文从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式、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3个方面,对重庆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绩效的进行分析。1.从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实际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从实际有效汇率角度,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方程的方法对实际有效汇率对印度产业一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上来看,印度卢比的实际有效汇率的提升在长期内提升了印度第二产业的比重并增加了该产业的就业人数,短期内对第三产业有负面影响,但是长期内依然有正的效应.总体来看,印度卢比的升值对改善其产业结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适应第二次创业的需要,深圳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这一次调整,既要借鉴香港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经验教训,又要加强与香港产业结构的连接和互补。为此,要对深圳和香港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的特点、异同和差距,从中引发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深圳、香港三次产业结构的时差分析 三次产业结构可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来考察。香港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见表1),就其发展轨迹来说,与深圳有很多相似之处。表1显示,第一产业日趋衰微,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60年的4.1%下降到1990年的0.3%。这一趋势与深圳80年代的情况大体一致。第二产业在60~70年代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这正是深圳80年代后期所发生的轨迹。从80年代开始,香港三次产业进入结构转型期。第二产业所占比率逐渐下降,由1970年的37.1%下降到1990年的25.0%,下降了32.6%。这一段轨迹深圳尚未发生,但迟早一定要发生。香港第三产业在工业化开始之时就占据首位,与深圳80年代初的情况一样。这实际上反映了贸易在这两个城市中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的“后厂”。香港的第三产业超大规模地成长,1990年更达到74.7%的高比率。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在描述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