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菁 《商业时代》2006,(28):44-45
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监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委托人设计一套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EVA通过将代理人所得的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值挂钩,促使经营者将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从而较好地解决两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再同一,势必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即经营者有可能通过勤奋劳动或偷懒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需要一批懂知识、能组织、会管理的专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这些经营者开拓市场,成为企业宝贵的"人格化"资本.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的机制,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于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穆蕊 《商场现代化》2005,(30):295-296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保险人委托代理人开展保险业务,这样,某种程度上,保险人的利益就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中国保险市场中代理人大量的道德风险,大大增加了保险人的经营成本.保险人对此应采取一定措施制约代理人不良行为.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对代理人征收一定费用,增加其道德风险成本不失为解决良策;同时本文解出此费用数额,并对代理人道德风险防范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可为保险人具体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一方面是由于上下级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利于下级地方政府;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级地方政府本身有扩张财政支出的冲动。但是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及本地公众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最终委托人的地方公众没有得到选择代理人和代理合约的权利,正是这种对标准委托代理关系的偏离导致了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按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的条件下不能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进而导致地方债务的扩张。  相似文献   

5.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根据对方的行动决策来进行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选择.在预算的管理过程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决策的选择都受到另一方决策选择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其各自的决策也相应影响到另一方的决策.一般情况下,委托人通常是诉诸手中掌握的权力对预算决策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代理人则依靠他们的信息优势来影响预算决策.利益双方既相互竞争也相互合作,并且在客观上形成某种协调或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风险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起源于人的自利本性.企业中道德风险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经理(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要降低企业道德风险,所有者必须让渡一部分收益权给经营者作为激励,缩小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使二者的利益目标尽可能趋于一致.此外,通过有效的监督,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7.
王莉  顾晋婧  高飞 《现代商业》2008,(14):10-93
企业内部实施承包制度由来已久,它既是一种经营方式,又是一种管理方式。在餐饮业中,内部承包制越来越收到关注,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微观经济学的领域,我们会在如何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问题中找到答案。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一个理性的委托人自然希望其代理人能够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行动。但在现实中,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加之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必然导致“代理问题”出现.而内部承包制成为了一种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约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最重要的契约关系为正式契约,本文从该角度出发,认为正式契约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代理人薪酬制度的设计.基于正式契约的合理薪酬制度有利于约束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根据对代理人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制定的出发点不同,可以将薪酬制度分为两种:一是职务职能薪酬制度;二是成果主义薪酬制度.此外还应该在这两种薪酬制度之间建立一个薪酬沟通机制,使委托和代理双方达到一致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代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保险人委托代理人开展保险业务,这样,某种程度上,保险人的利益就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中国保险市场中代理人大量的道德风险,大大增加了保险人的经营成本。保险人对此应采取一定措施制约代理人不良行为。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对代理人征收一定费用,增加其道德风险成本不失为解决良策;同时本文解出此费用数额,并对代理人道德风险防范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可为保险人具体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如何实现学生、教师、社会公众和国家等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话题。通过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回归点,探讨了高校财务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相异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综合阐述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机理角度深入细致的剖析了产生过程,并利用均衡原理进行阐述,从而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奠定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如何实现学生、教师、社会公众和国家等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话题。通过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回归点,探讨了高校财务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的EVA指标计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菁 《商业时代》2008,(16):76-77
EVA作为委托代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一种测算工具,通过将代理人所得的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值挂钩,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从而较好地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讨EVA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理 《江苏商论》2006,(11):87-88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国有企业必须设计委托代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三种最基本的契约制度——工资制、承包制和分成制,这三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契约安排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会选择不同的行为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文章深入分析不同的契约安排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行为选择,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三种契约在实践中均被运用。  相似文献   

17.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起源于人的自利本性。企业中道德风险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经理(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要降低企业道德风险,所有者必须让渡一部分收益权给经营者作为激励,缩小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使二者的利益目标尽可能趋于一致。此外,通过有效的监督,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是信息不对称时最优机制的设计问题。当代理人有委托人不能观察到的私人信息时,委托人如何保证代理人按照自己的利益目标行动?这就牵连到机制的设计。我们在模型的合理假设下讨论了信息不对称时,委托人应该提供怎样的激励合同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颖 《商场现代化》2005,(29):194-195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在不违反税收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安排,来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我国企业税收筹划贯穿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的设立、筹资、投资、运营、合并、分立、清算等各个阶段以及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中.通过不同阶段的税收筹划应用,企业可以获取显著的经济利益.针对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代理理论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一般考察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主要是通过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Principal)如何做出最优的契约设计和机制安排以促使代理人(Agent)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双方利益,发挥组织最大效率。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业绩评价指标设计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代理人的潜能,能否最终使委托人目标利益最大化。根据代理理论,设计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以使委托人尽可能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代理人的实际工作和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