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招安,是对<水浒传>一书及其主人公宋江如何评价的关键.多年来大家对<水浒传>和宋江评价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招安问题看法的不同.本文主要围绕"招安"这一重要情节,分析并论述了<水浒传>中招安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封建统治阶级采取招安政策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宋江、粱山泊义军受招安的种种原因,招安导致的悲剧结局以及它所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江偏偏在107个领导中挑选王英做物业公司一把手,的确用心很深. 王英不同于刘唐三阮林冲那些属于旧主晁盖嫡系的梁山元老,而是宋江下海之前就结交的少数几个心腹之一.  相似文献   

3.
武松人物形象初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是丰富而复杂的。他与宋江的关系从精神导师到分道扬镳,他的招安思想有来自宋江的,也有其他的,他的性格随着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带有"痞性"的英雄性格,则使得他形象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朱武提供的项目考察和市场调研报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项目开发的重点. 要在梁山泊建一个水世界生态园,首先就必须办下征地. 自从宋江占了梁山,毗邻的豪绅们哪个还敢留?大家一哄都散了.但是自从宋江受了招安,原先的地主们又陆续回来,夜以继日地扩大地盘,经常是一夜之间就把庄园的栅栏筑到了梁山各个营寨的眼皮底下.  相似文献   

5.
《义鼠》是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微型小说,虽曾有人关注研究过,但力度不够。文章从思想性、艺术性入手,结合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思考,认为《义鼠》结构新颖、情节曲折、形象鲜明、人物生动,是文言小说、微型小说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鬼怪神仙的故事反映了远古鬼神崇拜的心理。原始思维中的情感对志怪小说及作者的审美情感有着双重的渗透作用,具体表现在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原始宗教、巫术情感十分相似;同时,它还表现在原始宗教、巫术等思维左右着志怪小说中的审美情感。这两种渗透使得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了某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水泊梁山英雄都有宗派观念。这可以从宋江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他对待卢俊义的态度,复杂的关系网和英雄排座次的场面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8.
宋江?胡雪岩?还是张作霖?其实,黄光裕也一度是个自卑的农村孩子,只不过,最后自卑演变成了自负,无知最后发展成了无畏。  相似文献   

9.
水泊梁山英雄都有宗派观念。这可以从宋江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他对待卢俊义的态度 ,复杂的关系网和英雄排座次的场面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10.
E.M.福斯特努力提高小说的地位,使其进入美学范畴。福斯特把小说界定为处于诗和历史之间的艺术形式。福斯特认为小说在形式上低于诗歌。但是却高于历史,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是一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混合的产物。福斯特承认作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处于潜意识状态,强调想象和现实世界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福斯特认为小说表现时间生活的同时表现价值生活;小说中的人物高于现实中的人物,具有真实性;最后福斯特认为小说提供信息,创造气氛,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有机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对中、英两部小说中的否定词进行检索,发现英文小说中的否定词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明显高于中文小说,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研究发现,这种语言现象主要源于英国人文地理、生存环境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因特殊属性更容易成为小说设置的背景空间和故事场所,在明清时期小说中,北京和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一对"双城"。到了清末,随着上海的迅速崛起,上海成为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从而与北京构成了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一对"双城",在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对比书写较多。随着小说"双城"的转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项狄传》的叙事结构是反复偏离中的顺利进展。小说中的离题话探讨了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人类思维的内容、方式和表达习惯。《项狄传》解构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存在的必然性,暗示了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不确定性,指出叙事作品的中部曲折复杂,并非直线推进的。希利斯·米勒的叙事线条理论有助于分析、解释《项狄传》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4.
历史剧《水浒传》在对原著内容的改编和宋江、潘金莲等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编创者没有准确把握原著的精神内核,在创作中更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纵观鲁迅的小说,往往出现"寒冷"意象,它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文本之中,与叙事视角紧密结合,也寄寓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仅仅是小说人物的活动环境的简单呈现,也不仅仅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它和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被呼唤的"隐含读者"处在一个共时平面,使"隐含读者"更强烈地体会作者对所处的时代的独特性体验,洞察透过小说文本展现的现实社会,使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和文本外的读者相怜相惜,共同思考和追寻人生的"本无路之路"。  相似文献   

16.
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呈现出"彼此隔膜""脆弱残破""悲剧底色"等特质。小说中"亲子之爱"的描绘,在审视交织着批判的立场下呈现出一种从旁支走向主线、从解构到重建的趋势。萧红在小说中对"亲子之爱"的描绘,既是作者亲情观在小说中的投影,也是作者独特文学创作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先锋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以其对传统小说现实性的背离显现出明显的反叛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先锋派作家多以虚实结合的叙述方法拓展小说表现力,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在情感视角上则往往选择冷漠、孤立.余华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则充分体现出了这些特点.本文试从余华作品中暴力写作的方式、作者写作的感情及暴力因素等方面分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事艺术,并从其后得出余华对现实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穿越小说受到了现代女性的追捧,成为网络小说的重要类别。本文以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了现代女性心理意识在小说中的投射,揭示了在这一文学现象背后的现代女性心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白先勇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女性、悲剧、感伤成为其小说的代名词。本文试以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白先勇小说所蕴涵的佛家思想。其小说的佛教思想深刻地透视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陌生化一直被许多作家反复尝试,陈染的小说不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小说特色都显现出了陌生化的特质,本文试从感受、思维以及表达三方面的陌生化角度来分析陈染小说中的陌生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