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服务外包作为新世纪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创造以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为特征的中国外包中心,把承接各种服务外包业务作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当前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服务外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国家为此专门编制"十二五"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基于此,对国内外服务外包政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同时对天津、大连、济南3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当前的服务外包政策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与实践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文杰 《现代经济》2007,6(12):125-129
本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形式,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应有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戍本、优化产业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客户服务外包等等。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把服务外包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而言,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扩大知识型服务产品出口,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利好。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分析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与障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订一系列的对策来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以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新常态和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空前发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但我们要客观的地看到,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量较一些国家偏低,"中国服务"在世界经济中份额仍显不足,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分析认为在大力扩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份额,我们应该思考制定出全方位的有利于发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李金祥 《全国商情》2010,(10):66-67
本文分析了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企业软件外包人才的缺乏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提出应建立校企合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院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6.
创业投资     
工信部: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年增30%年均增速超过30%的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并在承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推动中国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  相似文献   

7.
服务外包与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全球化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后起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发展服务外包,新兴经济国家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这些国家的产业升级有可能突破传统的线性路径.相对于制造业,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较低.发展服务外包将为中国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全球化为视角,探讨服务外包与后起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径变化,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差距,提出推进服务外包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29个省市区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各类地区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特征各不相同。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强化科技投入水平,提高科技产出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服务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而我国是重要的承接地。通过文中所述的国际比较可知,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总体还相对滞后,文章在国外服务外包现状分析和论述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行业和政府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服务外包承接方在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由服务外包全球网络体系内的伙伴关系或治理关系所决定.全球服务外包网络体系下的承包商和发包商的关系可分为战术型伙伴关系、战略型伙伴关系和转型伙伴关系三类.我国在承接软件服务业务上与发包国的"战术型"伙伴关系决定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在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我国的软件承接商要获得技术租、关系租甚至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逆势而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止2009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超过7000家,取得各类资质认证的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130万人.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只有在认清我国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才能从总体上提高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提出可供我国选择的承接服务外包的三种战略形式——进攻型战略、防御型战略以及撤退型战略,分析每种战略的优缺点,并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国际服务外包重要承接国之一,为了加快服务外包的发展,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推动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企业方面应着重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企业规模等,大力提升其服务外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服务外包的产生对接包国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务外包就业效应模型可以分析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不仅扩大了我国服务业就业数量,而且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就业也具有带动作用;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服务外包提高了生产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服务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服务外包的市场越来越大,作为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而作为承接方的承接能力却是各有千秋,文章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中指出我国目前呈现出来的弱势,同时阐述了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服务外包的市场出现更多的机遇,我国要抓住机遇,改进方法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服务外包承接国的角度,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承接服务外包对承接国就业效应的传导机制,然后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构建了承接服务外包与承接国就业的联立方程模型,并采用中国数据对承接服务外包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服务外包对中国就业存在正的就业效应,进而提出了提升中国承接服务外包规模和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中国以优质价廉的人力资源及广阔的市场吸引了海外跨国公司的青睐,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其竞争力仍较弱。采用“钻石”模型剖析影响我国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因素,并使用协整方法检验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而人力资源“量”的臃肿,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专业性人才的缺乏\产业集群不完善以及企业规模较小等因素阻碍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和商务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运用适当模式将极大地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本文对全球发展服务外包的多重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动因和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多重模式加快发展我国服务外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外包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做了全面的SWOT分析并对其前景有所阐述,希望为我国加速发展服务外包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服务外包离岸化趋势给我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承接服务业离岸业务,充分发挥我国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上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以承接服务外包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