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史上最高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从各地传来的消息看,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容乐观。有报道称,截至四月底,北京上海的签约不过一半,安徽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45.32%。另据新华社报道,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没有签约的大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就业市场。面对史上最多的高校毕业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3,(5):59-59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去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临。毕业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他们的就业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3.
699万人是什么概念?比总人口数为630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要多出69万人,这一群人正共同面对号称"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今年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位、高校学科设置缺乏特色、大学生自身定位失衡等矛盾,共同促成了"最难就业年"的诞生。(5月19日《现代快报》——699万毕业生冲击最难就业年北京签约率不足3成)  相似文献   

4.
王慨 《中国就业》2012,(2):22-23
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大学的-招生规模平均以每年30%的增幅扩大,2001年103万,2011年就达到了66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我国规模庞大的大学生待业群体,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5.
数说     
《中国就业》2013,(3):13-13
2500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会达到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另外还有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也将进入人才市场。四成"腾讯-麦可思2013届应届大学生毕业流向月度跟踪调查"近日发布,截至1月份,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签约率不到四成,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就业专家分析,毕业生签约进程明显偏低是受企业用人规模普遍缩减的影响,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马灿 《中国就业》2007,(4):18-21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就业支持措施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招生量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和413万,1数字逐年攀升,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发展趋势却是逐年下降的:2001年6月毕业生仅初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能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为73%、2005年只有72.6%(图一)。  相似文献   

7.
吴宏伟 《河北企业》2009,(11):69-69
一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根据IDE公司2004年的统计,我国未来十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220万,一时间电子商务成了"黄金饭碗",这势必引发对人才的持续需求。而与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增长相对应的却是电子商务专业不到20%的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13,(5):59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去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临。毕业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他们的就业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2004,(3):20-21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我国普通高校1999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扩招,入学人数由上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增幅达46%。到2003年7月,这批大学生毕业,其就业率在70%左右,尚有67万人没能就业,2000年入学的280万大学生也走进了就业市场,加上近年来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今年将有4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给就业市场带来前所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实际上不只是中国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中国这么多毕业生,毕业后一年内仍然没有就业,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为数不少。有统计显示近年来国内毕业一年时间内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大约占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20%。2008年中国有540万大学毕业生,有大约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加入到2009年大学生就业大军里面。  相似文献   

11.
刘峥 《中国就业》2011,(2):18-19
随着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就业率呈现连续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l万人),2010年则增至630万人。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为73%,2005年为72.6%,到2009年则为68%。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08年增加了约52万人,达到611万人.此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招聘计划明显减少,甚至取消招聘.种种迹象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签约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5月8日,为期两天的2011年春季京津冀人才交流大会,在廊坊落幕。此次大会共邀请656家京津冀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各层次人才需求岗位2.1万余个,共有2万余人次前来求职,初步统计签约率达40%。  相似文献   

14.
祝杨军 《中国就业》2013,(12):22-23
今年六月份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截至当时,“2013届硕士研究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比同期本科生签约率还低了9个百分点”。实际上,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签约率均不如本科生。按常理而言,研究生无论是在社会经验、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应该比本科生占有优势,但从就业情况来看,却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何在,又有什么应对策略?通过实地访谈、毕业生回访、高校及企业调研、数据对比等多种方式的分析探究,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不断演变,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到2014年已成功突破700万大关,据麦可思《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3届就业签约率最高的专业的最终签约率就在93%左右,这证明了相当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后是处于待业状态中的,无论是在家找工,还是"在家啃老",明显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不可小觑。高校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虽无直接责任,但高校应当承担起部分的社会责任,要构建起就业毕业  相似文献   

16.
数字市场     
《北京房地产》2006,(8):60-60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1-5月份商品房至置信息: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势在1-5月份有所减缓,达到17.8%,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积为7979万平方米,占全部商品房的比重为65.6%。  相似文献   

17.
由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针对女大学毕业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全国普通高校2014届理工科院校女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29.5%,可见在初次签约的进展上女大学生明显滞后于男大学生。此外,理工科院校女大学毕业生签约建筑业、制造业、电信及电子服务业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男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将有212万本专科及硕士、博士生毕业,这是教育部不久前公幅高达30%。据了解,仅北京地区的高校今年就有11.2万名学生毕业,比去年创记录的毕业生人数使本来就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较往年严峻,签约率与往年就业成为众人异常关注的焦点。 布的数字。受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的影响,这个数字比2002年净增67万,增增加2.3万人,其中,研究生的增幅高达27%,本科生的增幅也达到了26%。同期相比有所降低。非典时期,使本来就不好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严峻。非典与  相似文献   

19.
据国家教育部公布,2011年全国应届本科毕业生高达660万之多,再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1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大概在850万之巨,尽管5-8月份的就业旺季已经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就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据粗略统计,仍然有350万左右的大学生尚未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