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8年在深市和沪市上市交易的492家民营公司作为样本,通过追溯控制链辨认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股东,考察了最终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及其偏离的程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的集中程度较高,控制权平均高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情  宋从涛 《会计之友》2012,(30):74-77
文章以2008—2010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字塔层级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两个维度刻画金字塔结构,实证研究了金字塔结构对民营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背后的金字塔层级越多,公司业绩越差;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公司业绩越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1422个观察值作为研究样本,考察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偏离程度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股权制衡度对于两权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价值负相关;随着两权偏离程度的增加,公司价值下降;股权制衡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对两权特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可以弱化两权特征对于公司价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价值是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在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7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产权的角度研究了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均对公司价值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有微弱的抑制效应。作为股权分置改革代理变量的流通股比例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La Porta(1999)等人提出的终极所有者的概念,以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上终极所有者为民营企业的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总结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与其公司价值成反比,且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的结论,间接证明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来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张天阳  李丹 《会计之友》2009,(16):49-51
本文采用La Porta(1999)等人提出的终极所有者的概念,以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上终极所有者为民营企业的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总结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与其公司价值成反比,且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的结论,间接证明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来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黎亚东  高平 《会计之友》2012,(24):110-115
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之间盈利下降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盈利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控制性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大,控制权越大,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金融危机冲击下公司盈利下降程度越小,即公司风险缓冲能力越强;公司股权越分散,金融危机冲击下公司盈利下降程度越高,风险缓冲能力越差;此外,与基于常态环境下的已有文献结论不同,金融危机冲击下,控制性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机构持股比例等因素对公司盈利下降程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债务筹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娅 《财会通讯》2008,(11):22-25
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债务筹资影响的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民营全字塔股权结构上市公司中,当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时,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越高,集团控制上市公司以及非创始家族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分别显著高于非集团控制上市公司和创始家族上市公司,是否指定管理者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5—2010年民营上市为样本,对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制约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较高,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较大的寻利动力和空间。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发挥有效监管作用。民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股东大会出席率和依据公司规模提高控股股东现金流的投入比例,实现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1.
以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且将样本细化为内部控制权转移和外部控制权转移以及总体三类样本,在对控制权收益进行重新度量的前提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股权集中程度、股权制衡程度以及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等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层面的股权结构特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等因素对控制权转移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权分离程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收益的重要因素,并且为负向,反映了控股股东对现金流权的偏好;另外,考虑资本成本补偿的控制权转让收益度量指标更能反映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权转让所得,对模型更具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以2002年至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考虑三种内生性情况,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动态内生性,不仅当期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前期股权结构也对公司绩效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前期公司绩效对当期股权结构具有反馈效应。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降低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来提高公司绩效,进而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导致股权结构变动的契机,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司所有权结构与负债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股权比例和公司负债水平正相关,忽略非观测效应的影响将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导致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配股和增发对利润的严格要求导致利润剧烈波动的公司只能利用债务融资,这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和负债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95~2004年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为总样本,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分行业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企业绩效,股权构成与公司绩效却无显著相关,无可靠证据表明国有股持股比率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为所有权少数控制性结构,在控制方式上大多采用“金字塔“型的控制模式。所有权少数控制结构使得最终控制人对外部股东的侵害行为具有溢出效应,导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的代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及完善公司治理是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方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入手,就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Director Ownership and Voluntary Segment Disclosure: Hong Kong Evid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aknes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lack of transparency are often considered causes of or contributors to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in Hong Kong, like other Asian firms, have concentrated director ownership. The study uses voluntary segment disclosure above the benchmark minimum as a proxy for transparency and examines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corporate boards in Hong Kong. We find that: (1) high (concentrated) board ownership explains the extent of low voluntary segment disclosure and this negative relationship is stronger when firm performance is very poor; (2) the contribution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 to enhance voluntary segment disclosure is effective for firms with low director ownership but not for concentrated‐ownership firms.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and regulato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triving to improve governance and transparency.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普遍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且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好,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挥了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此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显著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作用,即内控较好的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会削弱,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和内部控制两者在提高会计稳健性方面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补充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14~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其企业价值会显著提高,国有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比例存在阈值效应,且阈值为28.65%。因此,政府需继续鼓励非国有资本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遵循市场化原则,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国有企业需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金字塔”结构、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集团化伴随着"金字塔"式的多层控股结构的产生,"金子塔"股权结构带来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状况与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公司治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一种结构安排,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又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鉴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内部人持股比例三个方面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内部人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具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法人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