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替代观光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对于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作用重大。本文在概述江油市李白诗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江油市的李白诗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春阳  王永志 《消费导刊》2013,(1):23-24,27
江油李白文化资源在新时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这既是传承和保护李白文化需要,又是大力发展江油旅游业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李白文化通过旅游载体实现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李白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可以说是“灵魂”与“载体”、“内涵”与“外显”的关系,具有天然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3.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荆州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缺乏有影响力的大景点,各景点缺乏统一管理,旅游资源特点不突出,内容和形式不够创新。通过加强合作和管理,打造独特的"荆州"文化,创新旅游项目,来促进荆州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流行趋势,以河北保定为例,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还存在着开发经营规模较小、民俗文化缺失、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乏管理等问题。为了挖掘当地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应在体现"乡村"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创建"民俗"品牌上做文章,利用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5.
李四玉 《商》2013,(12):83-83
本文分析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指出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旅游资源,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阐述了旅游和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文化提高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旅游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旅游对文化的消极影响。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全面建立"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应用于旅游开发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保护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形式之一.目前四川江油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与开发.灾后重建中,如何实现其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理念的桂林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理念如今已延伸到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低碳旅游应运而生,低碳旅游在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旅游态度的同时,也为一些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发展旅游提供了新理念和新契机。桂林是老牌传统旅游目的地,在明晰相关概念,分析桂林旅游发展状况、桂林发展低碳旅游的条件基础上,提出了桂林发展低碳旅游的构想,以及"低碳"为发展桂林旅游新的切入点,推动桂林旅游的转型升级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隐逸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儒隐、道隐、佛隐是三条最主要的脉络。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隐逸代表人物有儒隐陶渊明、周敦颐和朱熹,道隐陆修静和李白,佛隐慧远大师。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梳理了庐山隐逸文化的三种形态,提出庐山隐逸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明确指出:要"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打造省际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以旅游业带动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的战略决策。而湖南省的大湘西地区占据了武陵山片区的半壁江山,并且一直以来就是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SWOT分析,以充分利用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的优势,抓住机遇,形成"大湘西、大旅游、大扶贫"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文化构建是对小城镇文化传统、历史文脉、民族文化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打造。通过提升小城镇文化品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提高小城镇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贵州松桃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鲜明的苗族文化传统,虽然在城市更新及城市文化构建方面也面临着资金不足、文化冲击等问题,但松桃构建以"傩文化"为核心的苗文化体系,并用北绘的城市文化构建理念从城市个性塑造、提升发展动力、满足公众文化需要、依托城市发展实际和以"旅游文化地产"为驱动力,走出了一条以"旅游文化地产"为驱动力的小城镇文化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冯茂娥 《商业科技》2010,(22):68-69
鲁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注重对鲁菜文化的挖掘,将对促进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作用。文章在介绍鲁菜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鲁菜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朱锋 《商业科技》2010,(34):77-78
蚌埠市"双墩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跟进,为蚌埠市开发旅游资源乃至进一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造了难得的契机,本文以保护、译解、诠释、联合为宏观思路,借鉴了旅游资源开发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双墩"旅游资源开发如何打造蚌埠历史文化名城这一课题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转型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传承挖掘人文资源的价值,实现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论文以马鞍山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采石风景区采石矾片区李白诗歌文化为例,通过资源梳理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规划发展的目标、思路、策略、措施,意在通过规划,抓住发展机遇,促进采石矶片区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静峰 《商场现代化》2006,(31):199-200
河南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河南经济乃至中原崛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河南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河南旅游的发展要走文化旅游的道路。河南旅游界近年来围绕文化旅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差距、看到不足。河南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河南发展文化旅游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宏观上把握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微观上指出河南省文化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河南省文化旅游营销策略应该选择的基本原则,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营销组合策略,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5.
锋琳  陈文志  刘永恩  勒伟 《商》2013,(22):141-142
随着旅游者求知欲望的日益强烈,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旅游经营者要大力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雅安宝兴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个高速度、高增值、高就业、高创业、高效应的新兴产业,在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通过对哈尔滨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打造强势品牌,全面树立"冰城夏都"城市形象;重点挖掘发展潜能,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塑造整体形象,增强开拓旅游市场能力;重点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等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焦作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其中,家喻户晓的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焦作武陟县留下了相关文物、碑刻、村落、地名等痕迹。这无疑是焦作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文章以开发爱情文化旅游为主题,通过主题公园、旅游演艺、旅游商品的形式对焦作爱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规划与开发,以期形成新的文化旅游热点,让人们知道焦作不仅是太极文化之乡,还是爱情文化原生地,最终实现文化旅游对焦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赣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是红色旅游文化、历史旅游文化、山水旅游文化和客家民俗旅游文化。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旅游文化的内涵,然后挖掘赣州旅游文化,提出赣州旅游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赣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是红色旅游文化、历史旅游文化、山水旅游文化和客家民俗旅游文化.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旅游文化的内涵,然后挖掘赣州旅游文化,提出赣州旅游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