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梅 《市场论坛》2014,(10):15-16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工业化进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性的能源供应紧张,使传统的依靠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种种阻碍。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利推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基础和保证,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商业时代》2004,(3):59-5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陈红 《商场现代化》2006,(26):106-107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就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34):267-269
现代产业高地,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关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构建现代产业高地,必须把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以技术创新化、工业信息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走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遂宁市现有产业基础上,阐述构建现代产业高地的战略思考,希望对遂宁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 ,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南通作为一个中型城市 ,如何将这一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南通市经贸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本市信息产业基础较弱、传统产业占比高的实际 ,选择了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问题是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着新的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方针的总概括。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2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大区和生态大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本文在借鉴现有新型工业化进程测度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内蒙古新型工业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内蒙古第二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对内蒙古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毛广雄 《商业研究》2006,(21):79-83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新型工业化所涉及的信息化程度、科技发展、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等相关变量,都可以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欠发达地区应该坚持走以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之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以后发优势改造和提升产业比较优势战略、产业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产业集群战略、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盐城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坜城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率先”的总要求 ,确保我市在2013年提前达小康 ,实现人均GDP3500美元的目标 ,必须把“以工兴市”作为第一方略 ,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市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充分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性变动中。在这种经济大变动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服务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尤其是在确定“十一五”期间把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后,研究这一问题更为迫切。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战略选择。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的辩证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现阶段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引领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对电子商务与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对电子商务在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子商务与生产全球化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历经30年改革,我国已成为工业大国,但离工业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文章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忠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东、中、西部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保障职工权利,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等.  相似文献   

14.
刘菊 《北方经贸》2009,(4):20-23
制度是经济活动中内在的核心要素,制度创新是经济活动中内生变量的核心,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安徽作为中部欠发达的省份,要想切实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以及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15.
苗森  朱庆华 《电子外贸》2004,(4):21-21,27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并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引擎。考察日本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增长要素转换的视角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君 《商场现代化》2006,(36):241-242
在工业化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要素存在一个转换规律——经济增长依次依赖于劳动、资本、技术和知识。新型工业化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背景的工业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而出现的经济现象,贯穿产业融合与分工、集聚与扩散、转移与承接的全过程。两化融合发展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河南省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通过深入考察新形势下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英 《商业研究》2005,(10):108-109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化的过程应当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互为推动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已严重制约工业化进程。分析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河南省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使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可避免地成为河南省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加快工业化进程,模式选择非常重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经政府、企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江西要实现率先在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而产业融合是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江西的现实出发,通过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分析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融合的互动关系,探索江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创新模式,以促进江西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