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企业如何打入美国市场群山,杨金凤在现代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企业可谓是成功的受益者。日本企业遍及世界各地,其产品已销往全球。研究日本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进出口贸易额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1/1...  相似文献   

2.
东芝公司计划推出世界首台“多媒体”电视机日本乐芝公司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东芝美国消费产品公司日前宣布,它将于1995年4月在美国市场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视机。新产品名为“东芝综合多媒体监视器”,它带有20英寸的彩色屏幕和能够转换181个电视频道...  相似文献   

3.
张锐 《上海经济》2006,(9):11-15
“现在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将靠质量竞争,未来靠设计竞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海斯曾在29年前这样预言。今天,这个预言正被无数企业的发展事实所佐证。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美国企业工业设计平均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其中全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为4000美元。无独有偶,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设计驱动型企业的增长率超出了英国证券市场整体表现的200%。日本日立公司提供的统计材料也许最具说服力,该公司增加的每1000日元销售额中,设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约占51%,技术与设备改造的作用占12%。不难发现,国际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市场万量的作用下已然被推到新的层级——工业设计之上。  相似文献   

4.
珊连 《浦东开发》2003,(3):38-39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投资服务市场不断扩容升温,据统计其2002年的销售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到2005年将“膨胀”到220亿美元,但这还只是2000年美国市场的23%,欧盟市场的31%和日本市场的37%。中国投资服务市场大有潜在商机。  相似文献   

5.
市场如战场。在现代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企业已遍及世界各地,日本产品已销往全球。日本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首要目标是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世界当今进出口贸易额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1/10强,同时美国工业产品及制造技术先进,消费水平较高,攻进美国市场比攻进他国市场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和意义。从日本企业如何攻进美国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经营秘诀,对指导我国企业攻进国际市场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市场上流行的芭比娃娃是中国苏州企业贴牌生产的。这个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0美元,但在中国的离岸价格却只有两美元。除去中间环节的种种费用,中国企业最后剩下的仅有0.35美元。因此,有舆论将中国企业比做“国际民工”:如果说中国企业仅仅拿到了最小的一部分,倒也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当中国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邱晓雯 《上海改革》1997,(10):33-34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的某些消费品市场上,开创一个新的名牌费用大约在5千万至1亿美元之间。如此庞大的开创费用,促使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已经具有市场信誉和影响的品牌,借助名牌效应,推出新产品,以谋求企业持久、稳定的发展,这就是品牌延伸策略。确切地说,所谓品牌延伸策略是指将某一著名品牌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使用到与其原来产品不同的产品上。  相似文献   

8.
立足大企业资源优势 挖掘废弃物利用潜力“一汽”1993年综合利用产品创汇35万美元[本刊记者张文超报道]具有年生产20万辆“中、轻、轿”各种型号的汽车能力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在抓好汽车生产的同时,把触角伸向了工业废弃物的再生和综合利用上。立足企业...  相似文献   

9.
海尔集团是中国较早实施海外战略,并卓有成效的企业之一。但其战略似乎无法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例如,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10倍,海尔却在美国投资设厂,因此被批评为作秀之举。然而据来自海尔的消息,海尔在美国市场却是大获成功。1999年,海尔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仅为3000万美元,而2002年已达2.5亿美元。原因何在呢?海尔的海外战略背后,是否有可以由经济学解释的逻辑呢?一、品牌产品与非品牌产品在经济学看来,两种外观、质地、性能等等完全相同的产品,因品牌不同,而成为两种不同的产品。品牌包含了有关产品的综合信息,包括质量、可…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些重要汽车厂商已改变以往以发展宽大豪华型小汽车为主的做法,转向有针对性地推出经济型大众化小汽车。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日本各大汽车制造厂商正将大量资金投往亚洲,通过实施“亚洲策略”来夺取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地区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的经营方略群山日本企业研究全球发达工业国家企业成功之举,把掌握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并不断创新,抢占国际市场作为战略来实施。战后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使大批企业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其工业科技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创新及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先进性,元...  相似文献   

12.
越南纺织成衣总公司日前表示,2000年,成功纺织公司、胜利纺织公司、顺化纺织公司、河内纺织公司和越进成衣公司等许多纺织成衣厂商已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使2000年越南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及成衣总额提高到6000万美元。目前,越南纺织成衣业厂商已做好了进军美国市场的准备,计划2001年使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及成衣总额达到2亿美元。专家认为,进军美国市场的途径有四条,即按照自身能力生产各类纺织品和成衣;与熟悉美国市场的其他亚洲纺织成衣企业联合;与美国制造商及生产商进行合作,以及允许美国和其他外资公司生产越南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3.
向通用学招     
作为“百年老店”,通用电气公司(GE)是1896年道&;#183;琼斯工业指数创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尤其是在韦尔奇主管的20年,GE持续健康发展,现在它是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在《财富》杂志“全球最受推崇的公司”的评选中屡次名列榜首,突破了“生命的极限”和“效益的极限”。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大企业越大越难做,容易患“富贵病”、“大企业病”,甚至破产倒闭。在加入WTO之际,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内大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不妨借鉴GE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的新武器──七大黄金定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王立军80年代,日本企业凭着产品的优越性,征服了国际市场。其实也可以说是利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顾客的满意。现在,日本人则更把全力放在满足、甚至超越顾客期望上面:为顾客提供“特别设计的解决方案”(Pac...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万通筑屋总经理姜郁携住宅定制业务来到中国,从当初试验性产品新新小镇发展到如今一单4000万美元的巨额项目。在美国市场占70%-80%份额的地产定制被移植国内后开始受到追捧:继上海紫园、北京康斯丹郡、天津京滓新城等项目之后,二线城市的开发商近期也打出了商品房“定制”的招牌——2006年初,杭州通策房产集团宣布推出“定制”服务,相应的产品是其钱江时代项目中的20套顶层江景房。那么,住宅定制到底是什么?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又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16.
发行外债是日本企业由海外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战后日本企业发行外债是从1961年开始的。20多年来,日本企业发行的外债主要有三种:普通公司债、转换公司债、附新股认购权公司债。日本企业的外债主要是在美国市场、欧洲美元市场、欧洲马克市场、瑞士法朗市场上发行的。按计价货币种类分共有十种:美元债、德国马克债、瑞士法朗债、英镑债、  相似文献   

17.
平萍 《中国经贸》2012,(17):55-55
自2012年9月开始,对于诚信的中国制造企业和用户来说,终于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直接购买到“Made in Japan”的工业材料、工业工具、机械产品等商品。“日本产品采购网”华丽上线。  相似文献   

18.
沃尔玛成功的物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荆 《开放潮》2002,(4):20-21
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其取胜的法宝。美国沃尔玛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1999年全球销售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0年销售总额达1913亿美元,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沃尔玛公司作为一家零售企业,它能够在销售收入上超过“制造业之王”的汽车工业,超过全世界所有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超过引领“新经济”的信息企业,可以说它强大的物流配送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设施等。它自从七八十年代从日本产生以后,目前已成为世界管理的一种大趋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原动力。八十年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把美国货打得稀里哗啦,美国人不得不放下架子,研究和学习日本的经  相似文献   

20.
《产权导刊》2014,(6):74-75
4月28日,北京石油交易所在金融街办公区成功举办了“油贸通”融资产品推介会。中化石油仓储、中国工商银行,以及50多家石油石化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推介会。此次“油贸通”融资产品推介会的成功召开,是北油所创新融资业务的又一举措,是继“油信通”、“油单通”之后,推出的另一种适合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使用,成本低、放款快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油贸通”作为北油所、中国工商银行、中化石油仓储三方首次合作推出的产品,获得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各方将精诚合作,以优质服务为核心,完善产品,优化流程,共同为石化行业金融服务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