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各个生产部门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失调,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是,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这种情况也必然同样存在,所以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进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尖锐。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扩大军事支出来吸收过剩产能, 增加有效需求虽然暂时地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延缓了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 不断扩张的军事支出不仅挤占了生产性部门的资源、 限制了福利支出的增加, 还造成了支出成本由工人阶级承担同收益由垄断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 军事支出的增加不但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还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将矛盾再生产出来, 扩大矛盾的范围、 深化矛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同一概念而被普遍地通用。在表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时,有的书说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有的书说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本书里,也时常出现两种提法交错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本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其庆 《经济学家》2004,(5):110-115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它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新的矛盾和危机,特别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新自由主义经历了“由经济学理论嬗变为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过程,不能将作为学术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政治化、范式化的新自由主义等同”。这个论断符合实际,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深化对新自由主义本质的认识。对新自由主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一方面给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强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并且使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理论家纷纷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案和措施。其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两年多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仍然缓慢。学界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作了多方面探讨,只是一部分没有揭示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齐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07-108
金融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是资本家趋利的无限性与现实社会支付能力的有限性相矛盾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是由金融对资本主义原有生产关系的异化所引起的。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决定了对其拯救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是通过国家对市场的介入与干预,暂时满足生产力的社会化需求,以稳定或修复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金融危机下社会阶级矛盾的状况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的性质应当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是由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所决定的。这种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它是建筑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和在资产阶级内个人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能够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已经不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变为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了。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为它是发生在人们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在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造成的,但表现为住房投资和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低收入者支付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冲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追逐利润和发财的狂热,金融创新对风险的分散与掩饰,人们心理预期的推波助澜,只是危机发生的重要条件。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实践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理论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逻辑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来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限制,但这种调整往往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所形成的资本主义金融化、去工业化、劳资矛盾加剧和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性解决途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特有运动方式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派生的,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该理论要比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深刻得多。但是,经济周期实际上是由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弱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则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市场经济体制的弱点。另外,经济周期不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成,而且还会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国家之间“传染”。  相似文献   

13.
<正>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它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推进,以至实现共产主义,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两大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永恒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这是一个循环往复向上发展的运动过程。社会主义条件下,两大基本矛盾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虽然适应是基本的,但相矛盾的,不相适应的部分,也不能忽视或轻视。并且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出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决定了公平与效率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解决。公平与效率在公有制范围内是有机统一的。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平与效率既存在着对立性,又存在着一致性。其中,二者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矛盾对立性占次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就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內部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毛澤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这部偉大著作研究的主題。人民內部矛盾是指人民中这一部分人同那一部分人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上層建筑和經济基础之間、生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的前提之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对全社会的生产起着调节者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规律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生产力、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时到今日,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仍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没被推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会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在静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演变是在为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准备物质条件,是公有制因素对私有制因素的扬弃。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期,哲学界、史学界、经济学界围绕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而不是两对矛盾;也有的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也有的识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有的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绝对的消费能力"无法满足吸纳剩余产品的需要,信用消费便成了调和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消费与经济运行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呈现亲周期性特征。信用消费用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投资转移和下降,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膨胀和全球化浪潮强化了这一效应。因此,就业和工资水平下降,预期还债能力降低,信用消费萎缩乃至信用链条断裂,金融危机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压缩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产生恶性循环。虽然政府干预可以熨平这一波动,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供求理论,揭示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分配以及由之决定的社会产品分配,是一种对抗性的分配,由于这种对抗性分配制度的存在,决定了劳动者的消费需求只能局限于狭小的界限之内。这些具体的经济制度及其矛盾运动又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由之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这正是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