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实施以来,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沿用至今,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时移势易,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伐加速,港元变相被动兑人民币加快贬值,大大加剧了本土通胀及资产泡沫的形成。今天联汇的缺陷是否已超过了其优越性?我们有没有其它更好选择呢? 相似文献
2.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可持续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比较了阿根廷与香港的汇率机制,它们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但是两者有许多根本的不同。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来自中国内地在各个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在其他采取货币局制度的国家里几乎看不到。这就是中国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特点。由于货币局的弊端显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经济国家倾向于“美元化”。本文采取“协整检验”的办法,分析了将来港币“美元化”与“人民币化”的可能性。以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作为判定尺度。虽然检验结果表明香港的一些经济变量与美国的有较强的协整关系,这是由于联系汇率制本身的缘故,但是出于政治、地理和其他要素的考虑,事实上港币美元化是行不通的;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协整关系虽然较弱,但是将来港币人民币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4.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利弊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石,联汇制的特殊运行机制保证了香港金融经济在过去十多年中得以健康稳定发展.但亚洲金融风暴后,联汇制的制度安排引起了世界舆论.本文通过联汇制的运行机制,分析了联汇制的优缺点.并认为香港联汇制仍将继续存在,但要对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维持港币币值稳定对香港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联系汇率制度的最大优点亦在于此,香港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不应放弃联系汇率,而应完善联系汇率制度使之更好地为香港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历史以及原因,总结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形成的偶然性申的必然性,分析香港联系汇率割度的优势和弊端,以及此项制度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重大意义。针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资本市场,香港也面临着挑战,香港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和人民币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合理的汇率机制。本文最后勾画了香港汇率制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历史以及原因,总结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形成的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分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优势和弊端,以及此项制度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重大意义.针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资本市场,香港也面临着挑战,香港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和人民币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合理的汇率机制.本文最后勾画了香港汇率制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期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下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冲击,弱势美元理论导致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走到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短期内,联系汇率制有着极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短期内应该继续保持联系汇率制度;在长期,港元将与人民币一体化,走向统一货币,汇率制度将成为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香港银行对人民币业务的经营和人民币在香港流通的加大,人民币也逐渐替代港币发挥着价值储藏、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的功能。但港币实现人民币化存在许多障碍,最佳的方案是在保持现有的汇率制度下,逐步地展开跟人民币的合作,最终实现人民币替代港币。 相似文献
13.
Yanliang Zhang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5,4(6):34-36
The Chinese currency, the yuan, which was pegged to the value of US dollar in the past, will now be a managed currency. Its value will be set in relation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China is taking the first big step toward a free-floating currency. This analysis explores the impacts on Chinese banking, Chinese companies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 相似文献
14.
汇率改革促进中国金融生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昶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10):433-435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施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视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元悖论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集中探讨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组合三元悖论条件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选择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缺陷;其次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组合的三元悖论,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事实上是两种组合的择优而非三种方案选择,并指出最适解可能是一个中间解而非角点解。基于此笔者认为,资本账户管制和固定汇率制是相辅相成的,在资本管理没有放松的前提下讨论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无意义,因此,合理的改革进程安排必须是资本流动逐步放松和人民币汇率逐渐弹性化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后给出若干现有汇率制度(制度内而非制度本身)框架下的具体改革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原因,指出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宽松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我国选择固定汇率的原因:我国的微观经济特征导致国内微观经济主体难以承担汇率制度成本,从而决定了其对固定汇率制度的选择;联系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环境,分析1994年至今人民币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微观原因,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另外,文章还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当前引发的主要问题,指出人民币由固定汇率走向灵活浮动的必然趋势,并提出要实行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必须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规避汇率风险的条件。最后提出了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建设微观基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汇制实行以来的表现显示,弹性已逐步凸现,但随之而来的是外汇风险问题。滞后的中国金融尚存在不少影响新汇率制有效运行的因素,汇率机制改革推出后,对我国一系列金融相关领域提出了配套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和汇率水平变化的优先次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机制改革优先,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汇率稳定,应当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战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适当选择。在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货币错配构成我们的主要风险。为了有效管理这一风险,中国应保持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在稳步推行资本项目放松管制过程中加强针对货币错配问题的审慎性监管,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和协整理论,分别测算1994年~2006年和1994年~2005年第2季度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得到相关变量的协整关系式和误差修正模型。笔者通过比较发现: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的新汇率制度可以显著加快汇率回到均衡水平的速度,调整速度从过去每季度调整0.21增加到现在的每季度调整0.35,这说明我国这次汇率制度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可以显著加快人民币汇率回到均衡水平的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