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资源具有正负外部性,其负外部性问题是公地悲剧产生的直接因素。公共资源具有典型的双向负外部性,使用者因无限制地使用公共资源,产生的外部成本增加导致每个成员都是公共资源负外部性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不同资源外部性显现的时滞是公地悲剧能否避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胡北明  雷蓉 《商业研究》2012,(2):183-188
我国遗产旅游地几乎同时存在"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现象。"公地悲剧"现象造成了遗产资源的极大破坏,使得遗产资源的保护目标没得到更好实现。"反公地悲剧"现象的存在是造成我国遗产旅游地开发不足、资源利用受限,遗产资源展示价值的目标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了我国遗产旅游地"反公地悲剧"表现形式,并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遗产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公地悲剧"现象,是由遗产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的。由于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的学者认为明确公共资源的产权主体、产权私有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也是遗产资源经营权转让的理论依据。从政府与投资商基于遗产地转让价格以及保护与监督的博弈分析入手,本文提出建立规范的遗产资源经营权转让制度、加大遗产资源的开发监督力度是解决转让经营权型遗产地公地悲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公地悲剧现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发展的基本保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其公地悲剧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如何有效防止旅游资源的过度利用是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博弈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在资源保护中的纳什均衡,探讨保护旅游资源的途径.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的公地悲剧现象不是通常认为的"囚徒困境"的结果,信息的不对称在博弈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公地悲剧理论做了很多研究,旅游领域的学者主要从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这四个层面上研究了公地悲剧理论。虽然旅游领域公地悲剧理论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大多集中在现象和治理模式的研究上,在如何界定“公地”这一点上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方庆 《中国市场》2011,(26):151-152
在广州亚运免费公交、地铁实施的8天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源于公共资源的私人利用方式。我国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很多领域都由于产权的支离破碎而带有明显的"公地"特征,广州免费公交就是显照。制度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有利于广州暴挤公交以及中国其他类似例子中"公地悲剧"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政府管制造成的反公地悲剧比公地悲剧更为复杂:一是反公地悲剧可能看不见从而难以发现;二是腐败的存在将使反公地悲剧更难以克服和解决;三是政府管制既可能造成资源利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也可能造成资源利用过度的悲剧,此时调整交易成本可能比整合产权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在实施管制时要尽量避免制造出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8.
全球资源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各国对全球公共资源环境存在过度的需求和消费,进而产生"公地悲剧"现象,而跨国界环境污染使外部性进一步增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动力去解决其他国家所产生的外部性,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需要世界上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本文从公共物品供求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说明全球环境保护的困难,从实践上探讨国际环境合作的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资源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属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属性,若未对这个属性进行重视,往往会出现“公地悲剧”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公共资源经济属性进行分析,认为供需特点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产品、产权结构等方面是公共资源的主要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江南地区沙漠开发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开发过程中存在"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经过深入分析,最终提出了几点建议:确定明确和稳定的产权;结合各地实际,寻找合适的开发模式;整合产权,建立一个沙漠旅游开发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性。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枝 《商业研究》2006,(8):175-179
旅游发展背景下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问题是目前学术界与实践领域争论的一个焦点。其核心内容是是否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国家公园体制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出的风景与遗产资源是实行属地化管理还是垂直管理的争论;风景与遗产资源的管理权是否可以与经营权分离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发的景区经营公司可否上市的争论。两种争论实际上是规避公共资源“公地悲剧”的两种模式———政府强权干预与产权明晰化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公地悲剧"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和人类对未来预期的逻辑认识在现实世界中已被看作"共同知识"。然而,"公地悲剧"的均衡状态——不动点在时间和空间序列上所表现的不一致性又常常被现实的制度、经济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所打破,人们面对"公地悲剧"而陷入困境。用历史的逻辑理性来审视"公地悲剧",也许能洞察其背后更为一般的定义,为走出困境寻求一个可行的均衡路径。  相似文献   

13.
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公共治理活动中形成有效集体行动的重点和难题。为了克服“公地悲剧”,人们界定了各种各样的产权。然而这些碎片化产权却导致了资源使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给公共治理资源整合与共享带来了挑战。这既需要从宏观上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公共组织的整合能力,还需要对此做出具体的策略安排。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社区独特的文化要素及其载体,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当今文化体验旅游的开发对象和目的地。然而,现实旅游开发中面临许多困惑。本文基于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旅游开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旅游开发中"传承与发展、外力与内力、深度与适度、小众与大众、特色与综合、节日与平日"等至关重要的六大关系,并就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它的特征体现为产品的农耕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乡村原生态文化"失真性"的多种表现,主要是由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现象导致的.本文认为,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乡村旅游原生态文化本质特征,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机制,切实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及其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反公地悲剧”理论,对“吴良材”和“张小泉”等老字号品牌和商号资源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避免老字号品牌和商号“反公地悲剧”的发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淡马锡模式"说明:国有企业并不会必然导致低效率 经济学上有一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公地是谁都可以使用的,而"公地悲剧"就在于使用它的人众多,而保护它的人稀少,到最后这块原本挺肥沃的公地定然寸草不生."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因此,要走出"公地悲剧",提高效率,该理论认为最根本的在于合理的界定私有产权.但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公司)作为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持有的国有独资企业却是个例外,该公司2004年为国家GDP带来超过10%的贡献,到2005年3月底的市值已达1 030亿新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上有一名的“公地悲剧”理论,公地是谁都可以使用的,而“公地悲剧”就在于使用它的人众多,而保护它的人稀少,到最后这块原本挺肥沃的公地定然寸革不生。“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因此,要走出“公地悲剧”,提高效率,该理论认为最根本的在于合理的界定私有产权。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现代商业》2011,(36):174-175
将理县桃坪羌寨作为研究民族旅游社区公共资源困境的典型案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桃坪羌寨在开展社区旅游活动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当地村民对公共资源利用和保护不当的现象,并进一步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政府从制定政策来引导村民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公共资源利用和保护不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何德君 《北方经贸》2020,(4):155-157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我国少有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景完美结合的地区,具有极大的民俗旅游开发潜力。现就当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特点进行分析,而后列举出一系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尊重民俗特点并拒绝虚假宣传;科学规划景区发展;加强西南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通讯设施的覆盖面积;完善旅游法律法规等发展措施,希望可以促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