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的舆论来看,股市对自贸区的正面影响谈论得比较多。但实际上,自贸区的建立对股市也存在负面影响的一面。"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件大事。其实,上海自贸区不过只是弹丸之地。其总面积仅为28.78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但这片弹丸之地正被我国政府寄予厚望,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不同于上海已有的保税区,其是保税区的升级版,发生在自贸区内的经贸行为,按照“境内关外”实施监管。自贸区的设立,对现有的经济制度形成冲击和挑战,在自贸区内实行更多、更大的经贸自由,是国际经贸形势的大势所趋,中国能够正面应对国际经贸形势,是中国经济改革具有信心的表现.自贸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国际财经     
《新理财》2013,(10):14-15
印度《经济时报》: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纽约时报》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这里将成为放松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4.
管涛 《新金融》2014,(2):4-7
2013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和开放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规划。上海自贸区进行金融开放试点的意义在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试点并不是要建立一个离岸金融市场或再造一个香港,而是要探索全国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金融管理经验,因此,相关试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任翀 《投资北京》2014,(1):22-24
近年来,全球贸易规则体系加速重塑,我国面临"二次入世"的风险;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内外挑战日益加剧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亟待升级。顺应改革创新的要求,2013年9月29日,倍受关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建设上海自贸区旨在通过试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后向全国推广。受改革需求刺激,目前广州、深圳、天津、厦门等多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申建自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名称便可看出其中蕴含的战略意义.“开放倒逼改革”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内的改革措施不仅应促进当地的发展,还要能推广至全国,助力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货物及制造业的兴盛必须有与其关联的服务业配套支持,且鼓励服务业的创新和提升也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因此,自贸区总体方案特别将服务业作为自贸区实验的重要内容.这给正处于发展瓶颈的中国保险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主要设计师们的态度,正是市场对于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大期许。  相似文献   

8.
机构动态     
《大众理财顾问》2013,(11):14-15
汇丰中国:获批筹建上海自贸区网点 10月12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监管批准筹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点。汇丰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新里程,为全球最活跃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肩负着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型开放模式的先行使命。自贸区的建立,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从投资、贸易及金融三个方面阐述了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制度创新及监管创新,并由此提出上海自贸区创新模式的推广路径,即从沿海辐射至内陆的"一带多"推广,以期实现上海自贸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不只是扩大开放,使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金融更加自由化,更深层的含义是中国改革参照系的调整,探索以“世界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这表明改革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迎来挂牌一周年。作为从一开始设立就被明确定位为"试验田"的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改革创新的高地。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各项改革和试验,正在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必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和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2.
<正>外资行凭借广泛的国际网络、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以及一年多来在上海自贸区"深耕细作"的经验积累,迅速结合自身特色在粤、津、闽三大自贸区先行开始了差异化布局。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自贸区扩区在即。四大自贸区涵盖了中国对外开放、对内带动和"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地域的差异也使各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上各具特色。外资行凭借广泛的国际网络、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
阳晓霞 《中国金融家》2015,(2):60-61,49
3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出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大胆探索,先试先行,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壮丽的诗篇。三十载时光荏苒,不变的是改革。新一轮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将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程。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成立。"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殷殷嘱咐,更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4.
王莹 《中国外汇》2015,(3):74-75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业务稳步提升。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田,自贸区在围绕改革创新的核心任务——探索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以开放促改革的路径,培育体制优势方面,尚未完全到位;也没能真正形成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及吸引境外高端投资者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自贸区扩区进程的逐步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大大提升。如何在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同时有效评估上海自贸区内宏观审慎风险,是当前上海自贸区改革及地区金融稳定工作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参考已有成果基础上,分析了自贸区宏观审慎金融风险的特点,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技术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相关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一次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良好契机,对整个自贸区及其辐射范围内的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相关行业构成利好,结合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上海自贸区建设具有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这篇文章研究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中国资本管制的影响。中国(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并逐步试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举措,尝试将浮动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组合融汇于宏观政策中。文章比较了中国上海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的不同,回顾了其近一年的发展,实证评估自贸区的设立对中国资本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CNY)和离岸市场汇率(CNH)间的差价、中国货币供应量和国外利率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预判较为一致:中国对资本管制的影响从自贸区设立后逐渐弱化,自贸区的一些政策变化将对改革发挥关键作用。本刊编辑部编译了这篇报告,供广大经济金融界人士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诸建芳 《中国外汇》2013,(18):15-15
预计在明晰了区内监管规定及相关法律之后,上海自贸区新规将会出台。而一旦细则出台,则标志该试验区将从"布局"阶段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在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通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保监会决定将支持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11项支持政策放宽至福建、天津、广东三个新设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扩区区域. 可以说,保监会这一次发布的利好消息,是结合保险业实际和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将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进一步扩大,并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保险改革发展之路.目前,保监会已正式批复三地保监局,要求及时出台实施细则,根据福建、天津和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实际,循序渐进,因地施策,有针对性地推动自贸区保险政策措施落地.  相似文献   

20.
王一博 《时代金融》2014,(7X):66-66
2013年8月,在李克强总理的推动下,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获得的金融、贸易、服务业开放政策待遇在中国改革历史上史无前例。自贸区有金融创新、资本项目可兑换、境内关外和负面清单等亮点。自贸区的建立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