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将面临开放的压力。在开放性金融下,本国与外国之间资本流动的规模、速度以及结构都将相应发生变化,随这影响到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探讨了开放性金融下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分析了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以及目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并对我国在未来开放性金融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变化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借贷和市场融资与借款人资产关系的日益密切,货币政策的金融加速效应日渐凸现,这就需要从理论和模型上,分析和厘清金融加速效应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表现形式;从而发挥金融加速机制作用,避开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金融运行和金融调控中最复杂,最现实的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运行,关系到货币政策选择.研究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弄清梗阻货币传导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政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因此,着力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提出完善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效率和改善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因此,着力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提出完善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效率和改善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政策之一,而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本文以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依据,剖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目标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冶凇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9-5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要素构成的了解与认识,可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进行分析,并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贷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种,具有与利率渠道不同的特性。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信贷传导机制仍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但它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详细分析了制约信贷传导机制发挥效用的因素后,笔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雪峻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1):42-45
借助西方理论界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可分析出信贷、利率、汇率及非货币资产的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从货币供应量、利率资产价格的变化等角度可探知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中发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我国货币政策各传导途径的特点,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普遍关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使得货币政策未能很好地实现其预期的效应,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对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黎晓妹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4):61-65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内学术界主要在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对于经济增长及实际产出的影响孰大孰小,及究竟是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贷渠道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清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1):17-23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但贷款使用效率偏低,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利率下调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债券发行成本,促进了储蓄分流,但储蓄、投资的利率弹性不大;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筹资场所,功能不全,货币政策传导作用有限;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有管制的市场,人民币汇率“管理有余、浮动不足”,汇率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银枝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4(6):63-68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四个层面存在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货币政策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银行和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不完善和政策环境不配套的因素。因此,要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着眼于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市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的转变;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用协整VAR模型,对以同业拆借市场为例的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王君萍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1):28-31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人民币多次降息对刺激经济增长的预期效果均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信贷传导途径具有局限性,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不到位,资本市场不规范,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居民消费行为尚待进一步成熟等。疏通我国贷币政策传导机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改变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状,努力发展消费信贷,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9-21
受利率管制、证券市场不完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信贷渠道不畅通。应加快利率市场化、加速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构建适应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金融体系,以疏通信贷渠道。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第二个环节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在第二个环节,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粘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粘性包括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工资粘性是价格粘性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名义工资粘性是解释货币产出效应的基础。中国劳动力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工资粘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工资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许传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5):40-44
完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任何一种稳定发展的经济所必须的,是健康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货币政策尚未达到其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应该从消除制度性障碍入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虽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作用于经济,但与货币渠道相比较。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