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谈起保经济增长,“练内功”这个词显得很“时尚”,可以说在许多领导讲话中和诸多媒体上屡见不鲜。何为“内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武术或者气功。”这是生理上的解释,而保经济增长“练内功”,从大的方面讲不外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发展手段、实施科学经济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已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为今年保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足见这种“内功”对保经济增长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谈到,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仍然面临着许多两难问题。今年要把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10年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温家宝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非是一个新话题,早在1995年我国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来只是将“增长”变成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国内经济模式也需进行转变,进而需要国家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变化。对于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政府管理的机制不协调是阻碍经济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管理转型的根本需求,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政府管理转型的双重配合,共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经济发展“方式”“、管理”转型的重要性,并分析实现两者协调配套转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续)宋宝全(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经济发展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九五”和2010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为我国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回顾2005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又一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后,学界对于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曾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和设想,有的强调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保护知识产权,有的强调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法律法规,有的强调要完善政策强化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激励机制,有的则强调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形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经过此后多年的研讨和实践,已逐渐达成共识,即像十八大报告所说的,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相似文献   

8.
国有商业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注重的几个方面杨鹤振“九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又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段极为关键的历程。国有商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理应随着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玉祥 《计划与市场》1995,(11):16-17,35
(一) 内涵型集约经营与外延型粗放经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增长方式。从直观来讲,还不能截然判断哪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劣,而只能根据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等因素来界定。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社会产品比较匮乏或短缺,杜会  相似文献   

10.
国内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否十分严峻?如果是严峻的,当前“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会走以前的老路?如果是这样,国内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转向?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深化理论认识的结果。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环境改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相似文献   

13.
高虹 《商业时代》2011,(30):4-5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并由于资源和要素的低成本,使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无论从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方式从本质上取决于制度创新,应以制度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湖南,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力量。本文在简述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对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作了评价,指出湖南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增长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步伐,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后,本文结合湖南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围绕加速经济低碳转型的理念,以实现湖南绿色崛起为主导目标,提出了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和“九五”时期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九五”时期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郭国荣“九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工作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并通过这两个转变来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内贸部作为主管全国社会商品流通的...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既是河池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河池市进行结构大调整、发展大转型的有利时机。河池市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按照建设“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世界原生态长寿养生之都、新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要求,加快注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中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都在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向积极谋划,稳步推进。清远连续7年经济发展速度居广东省第一,“车快转弯难”,这样的发展速度,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是否也“转弯难”?清远在“十一五”期问的发展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党的14届5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我国的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任务已经明确,人们对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但两个转变的实际进展还不够大。因此,进一步探讨两个转变的难点,正确把握"两个转变"的实质,就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经济体制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国民经济按政府的计划运行,而且首先强调的是国家利益;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民经济按市场机制运行,而且首先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组合和运作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靠加大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的投入量,以追求数量、规模、速度和产值为目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通过生产要素的集约,如技术更新,产业升级,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求得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日本制造业“减量经营”的经验可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5,(12):35-36
“减量经营”是日本制造业战后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它包括“减”、“节”、“转”三个基本内容。“减”就是减成本,包括减少对人、财、物等的过多占用;“节”就是提倡节约能源;“转”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一、“减量经营”的基本思想及对日本制造业带来的质的变化“减量经营”一词最早出现在1974年11月25日的《日经商务》杂志上。这份杂志以《昭和50年代的经济是向减量经营转变的痛苦时代》为题编辑了特刊,宣告企业倾其全部经营资源孤注一掷的高速增长时代的经营方式已经到了尽头,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中央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实现体制转轨同时提到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足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