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2008,(3):44-44
日前,沪郊“首富村”——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与该区浦江镇汇南村、勤俭村、叶凌村三个村签约结对,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帮扶方式,由九星村分别给三个村提供100万元的帮困资金外,还采取结对交流发展经验、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帮助引进企业及项目、实行生产性长期扶持等方式,以帮助三个村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党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学校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因此,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网络建设三个方面浅谈了加强支部建设的具体做法,将支部建设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党员责任区为载体,使支部真正地融入了广大学生中间,成为促进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并对高校党支部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安徽省寿县隐贤镇姚祠村从实施抛荒地托管经营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抛荒地流转机制,通过托管转包,为全村370亩抛荒地重新找到了"主人"。多数抛荒地调整了种植结构,一跃而变成了高效农田。托管,大胆的抉择隐贤镇姚祠村地处梁家湖洼地,农民种田比较效益差。近年来,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或改行搞二、三产业,全村外出劳力460名,占总劳力的40.3%,外出户涉及耕地570多亩,全村耕地抛荒近400亩,涉及上缴提留5万多元。对此,该村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对农民抛荒地实行村里托管。年初就对全村承包耕地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抛荒地分户逐田块  相似文献   

4.
警惕果园桑园误粮田侯玉军最近,笔者下乡搞农村地籍调查,发现不少农户,不惜牺牲承包的一级粮田,毫无规划地在粮田里栽果植桑,并且栽桑不采桑,却在桑地里套种玉米。访问了几个村的支部书记,才了解到,这是村委、支部的决定,植桑是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没有养蚕...  相似文献   

5.
目前,南疆和田、喀什、克州三地州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城镇化率远低于全疆、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结合南疆三地州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工业园区为现代化工业的载体和平台,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带动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23,(7):56-57
<正>长云村坐落于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北部,位于美丽富饶的万千湖畔,全村区域面积约3.5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拥有耕地2100亩。全村共有居民530户、总人口约1820人,下辖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来,长云村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成立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支部共建”突击队,根据“房前屋后,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坞坵村近年来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农业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高质高效,培育特色产业党建为引领,助推产业振兴。坞坵村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以“金稻穗”行动支部为载体,倾力打造“禾美坞坵”党建服务品牌,构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工作格局。专业合作社发挥纽带作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问题。村“两委”负责争取政策支持和协调各方关系,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提供前期服务,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以下党政领导和农村广大干部,首先要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在当前,这种创新应当主要从示范、引导、支持、服务等几个方面努力。一抓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讲的主要是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1993年,城关镇任庄村支部书记武振良,根据本村背河洼地多,宜于开发水产养殖的特点,投资7万多元,买了一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提示本文从整治理念创新、实践机制探索和预期成效分析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与实施路径,探讨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龙头、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助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机制,以期为实施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地处贵州省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合作社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为抓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的发展导向,通过"联村党委+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将村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自有资金,村集体的生态林、湿地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到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利益共享、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归纳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模式现状,对村落旅游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其他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借鉴。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当地的特色资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遗产地其他村落而言,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核心村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这是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该文通过搜集筛选出分布在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47个,对这47个村落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其旅游经营模式的现状。并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村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结果]目前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经营模式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模式为主。遗产地旅游旅游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村民的参与,但村落经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且在资金、参与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结论]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资金和专业化管理的合理引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巫堆变了!   走进剑河县柳川镇巫堆村,望着那一片片茂盛的庄稼,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新瓦房,一丛丛葱绿的树木,使人无法把今日的巫堆村与 8年前那个人均吃粮不足 100公斤、年收入不到 150元的极贫村联系起来。   每每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巨变,村民们无不自豪地说:“巫堆一年上一层楼,全靠有个好带头”。村民们提到的好带头,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姜政明。   1992年,年龄结构偏大的巫堆村党支部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接力棒交给了姜政明等年轻党员为主的新一届支部,巫堆人从此紧随新的领头人开始了建设富裕家园的拼搏历程。   摆在姜…  相似文献   

13.
袁西  张后增 《山西农经》2022,(10):82-84+8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新的、更严峻的挑战。为有效保护传统村落,以东川区八角地村为例,通过研究八角地村的村落特质、保护现状、资源禀赋、民居风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提出八角地村具体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策略,为东川区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营村位于丹寨县兴仁镇北部,全村有3个自然寨,辖3个村民小组,共130户64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2人。1998年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在抓好支部建设的同时,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加快了全村脱贫致富步伐,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领头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镇域统筹,积极探索书记项目引领、产权改革助推、因村制宜培育"三位一体"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实现村村有项目、集体有"活钱"。2017年,全镇3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6万元,其中13个村超过100万元,占38.2%。项目引领,点亮集体经济发展"光明灯塔""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一个村支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农村经济》2007,(6):45-45
2006年9月,苏州市吴中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藏书镇,其部分区域并入木渎镇。并入木渎镇的原藏书三个村,村级经济稳定收入有两个村不足100万元,1个村也只有200多万元。三个村均未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发展后劲、推动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17.
李清林 《农村展望》1990,(11):11-13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佳木斯市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应清醒地看到,在家庭经营的能量得到释放的同时,集体经济严重弱化的问题令人忧虑。据对被调查的647个村,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收入固定,实力较强的,有194个,占30%;二类是年吃年用,收支平衡的,有204个,占31.5%;三类是寅吃卯粮,负债经营的,有249个,占38.5%。农村集体经济所以出现萎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高密市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在创新中谋求突破,支部引领模式、大田托管模式、挖潜增收模式逐步落地落实,拉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高密市86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15亿元,村均24.8万元。  相似文献   

19.
“实支部”带领乡亲踏上小康路田立国位于黄海岸边的东港市西侧鹤大公路以北路旁的新城管理区八棵树村,现有7个村民组,人口2846人,耕地面积4746亩,村办企业8个。近几年来,全村工农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多次被东港市、丹东市授予“先进党支部”、“小康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宣威市板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方针,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走出一条“以镇带村、以村促户、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万紫千红的小城镇建设和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之路。全镇15个行政中,已有7个村开始进行村级小集镇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发展较快的虹桥村,已建有自己的集贸市场,每逢街天,赶集的群众多达数千人。村里还建有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正在建设中的庄子村,贯穿东西、南北的两条数公里长的大街已初具规模。通过改造后的各个村,不仅村村有宽敞平坦的硬化路面,而且村与村之间已形成纵横交错的硬化交通网络。一个以镇“大集镇”为中心,以村“小集镇”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板桥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