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业低碳化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新能源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林业四个方面探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冉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04-205
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结合鄱阳湖区域的实际,建立了以资源、经济和技术为导向的区域工业生态化测评体系,以此揭示区域工业生态化实际水平,为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类型划分及其产业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备优质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转变区内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来支撑。因此,探寻碳金融发展路径,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地区市场分割状态严重阻碍区域间经济合作。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与长江下游发达地区间无限重复的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服务外,作为承接东部生态补偿的补偿,江西可以用提供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服务等与东部加强合作。让东部地区既能分享短期的直接利益,又能以长远眼光注重长期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积极主动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和控制"投入"来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目标要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方案,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鄱阳湖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保障长三角水生态安全及促进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三个角度,分析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流域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经济基础,结合流域现有的财税政策,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经验,从优化相关财政政策和建立生态税收体系两方面提出保障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具体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0.
去工业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工业化主要指以就业份额和产值份额不断下降而体现的制造业的萎缩和转移,是工业化高度发达的产物。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去工业化往往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后发展中地区,国内外去工业化趋势下的低碳经济、新国际劳动分工和绿色消费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蕴含着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风险巨大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两难处境等挑战,需要加大公共宣传、优化引资环境、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钟业喜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2):195-200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江西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城市的排名和分类,以便为环鄱地区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鹏 《经济视角》2012,(6):3-4,6
根据江西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经济实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城市的排名和分类,以便为环鄱地区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屏障构建是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需求,特别是维护"一湖清水"的根本保障。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继续增加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投入,有效控制各类污染;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社会经济的公平与均衡发展;协调统筹流域规划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模式是实现欠发达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彭泽县生态农业、湖口县生态工业成功实践模式进行解读和归纳,为我国欠发达县域发展生态经济提供经验启示,包括走出生态经济理解误区、利用比较优势选择发展模式、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核心与龙头企业培育与引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14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粮食单产变异系数呈先波动下降后持续上升特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粮食单产处于高—高地区和低—低地区的县(市)较多,处于高—低地区和低—高地区的县(市)较少;2001、2014年种粮人口规模、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折纯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驱动作用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位商法分析和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7个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湖体农业核、滨湖控制开发农业圈、高效集约农业发展圈"一核两圈"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人口逐渐向该行政区域内聚集的强度和规模将逐步增加,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增加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应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