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农村保障 ,伴随着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与聚合 ,经历了家庭保障———集体保障———家庭保障的循环发展历程。以土地保障为根基、家庭保障为依托的保障形式颇富中国特色 ,成为中国农民的立命养身之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维系中国农村保障形式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均已撼动。中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的现实 ,不仅导致一个支撑社会发展的庞大群体不能公平享受应有的公民权利 ,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屡经变革,其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集体依托阶段、家庭生产保障阶段、社会化阶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并且结合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梳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便更好地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需要有一贯遵循的原则和改革背景。可以得出结论:政府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不作为状况正在改变,但是受经济基础的限制,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国社会保障学科发展现状1883—1889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诞生,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伴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即1978年之前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阶段和1978年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制度变革,中国社会保障已经在整体上实现了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到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保障制"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民族地区农村并不十分理想.受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和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影响,传统的以土地和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模式难以为继,国家也无力全部承担广大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因此,重建土地和家庭保障功能,建立新型的以土地和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模式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对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刻把握。与中国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样,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事业也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着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家庭养老功能逐渐退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缺陷等问题,需要从调高待遇设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必须要由国家或政府统一管理,由财政承担主要的费用支出和兜底责任,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职能的缺位,我国农村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日趋弱化,以财政为主导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的权责划分,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合理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构建以财政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整个金融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适应整个经济体制变革、服务经济社会要求并与之配套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以及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色彩。民间金融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探索阶段(1949~1983年)。在该阶段民间金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农村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具有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按时间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下由政府单一支撑;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以家庭和土地的双依托模式;90年代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社会化模式.每种制度模式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政治、经济及社会根源,分析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基础,是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相一致的,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仍在继续,以中国国情、国力为基本出发点,理性而稳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主要功能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具备社会保障、生产要素和财产三种功能,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功能是不同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功能经历着从社会保障向生产要素的转化过程,当前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功能的发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转折性变化要求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提高生产要素功能为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生产要素功能提高可以采取先农村宅基地、再集体建设用地、最后农业用地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制度,它存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艰难探索,虽然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但是,养老社会化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以养老保险为主要标志的保障方式仍表现为家庭为丰的传统模式.滞后的保障模式和过低的保障水平,不仅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产业化发展以及农民致富的要求,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别,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久稳定.然而,我国各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其中社会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利补偏救弊再图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为最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肇光 《发展研究》2005,(12):88-89
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者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或“国民皆保险”。  相似文献   

13.
古巴作为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其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却位居世界前列。古巴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初步建立、快速发展和新改革三个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古巴已经建立了国家主导、保障充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仍然比较落后,为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古巴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既需要强大的动力机制,又需要可靠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稳定机制。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社会保障。 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5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城市,建立了一套以企业和国家大包大揽为特征的劳动保险制度;在农村,采取了一些国家救助和集体福利措施。尽管这种二元化的保障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局  相似文献   

15.
借鉴制度经济学思想和"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我国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础存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家庭经济被破坏,以"整体互酬"、"风险再分配"为主要方法重建的农村家庭经济,对巩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础十分必要。本文解析了事业农民的保障制度,对农村家庭经济的设计和建立,及其对失地农民保障的具体作用都做了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试论改善农民民生的政策选择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社会二元化的发展格局决定了农村民生应构成中国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改善农民民生,应以系统论的思维,从保障基本生活、促进生产发展和培育未来竞争力三个层次,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改变公共财政资源配置重城轻乡的倾向、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网络、加强农村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政策的调适和制度的重构建立起改善农民民生的政策体系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必然性及其整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实行了以城乡对立为主要特征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这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总结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现实性措施。但是 ,二元对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当前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所以 ,整合二元对立的社会保障将是一个必然性趋势和战略性选择。而整合后的保障制度应当是刚性与柔性的统一、有差别的统一、职业与户籍相一致以及国家、个人和集体共负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变迁过程中,社会保障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路径,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与变革。有关社会保障理念的探讨通常涉及三对理论范畴: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权利与义务。三者相互关联,其中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取舍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具有决定性意义。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变迁为例,论述中国社会保障理念的嬗变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与制度运行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盲区的形成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建立稳定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变革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单位保障制,在强调国家、单位、个人利益高度一致的原则下,国家和单位共同承担着社会保障的供给和实施的责任,同时职工个人在以单位为载体的基础上实现对自己及家人的全方位福利保障。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工作正处于积极探索、初步建立阶段。各盟市、旗县均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试行了部分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等息息相关。内蒙古农村牧区现有人口布局呈现动态化和不均衡性等特点,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流动、迁移等所导致的。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区域间分布不均衡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开展等提出了新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