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庆 《经济师》2007,(5):24-25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政治紧密相连,是统治者的附庸,这一事实导致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和思想、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丧失,使知识分子失去了作为社会精英应有的社会作用;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新世纪的世界潮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带来知识分子的新生。  相似文献   

2.
徐东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92-294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决定了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新作用、普及和传导作用、实践和求证作用。应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化,积极推动知识分子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牢固确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框架中进行考察分析;在研究取向方面注重思想演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当时人的心态变化入手来反观社会的变动,以尝试提出一个走向框架性诠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入手,提出“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两种发展模式,并通过引入“职位社会”、“品位社会”的观察维度,考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征与社会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入手,提出“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两种发展模式,并通过引入“职位社会”、“品位社会”的观察维度,考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征与社会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志田:如果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划时代的体制变动,科举制的废除是最主要的变动之一,其最深远的影响是导致以士农工商四大社会群体为基本要素的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解体。士的逐渐消失和知识分子社群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而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则处于一种日益边缘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近代知识分子,应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富于正义感及社会责任感、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出现,是从清末开始由经生士大夫阶层逐渐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退潮后,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自我实现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十分精微地传达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内心世界的痛苦,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时代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作长程观察的分析报告.在界定“问题”内涵的基础上,作者从中国现代化追求与知识分子的诞生相交织的特点,揭示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指出来自西方的知识在中国社会缺乏应用条件,正是新式知识分子对秩序不满但又没有力量主宰自身命运的共同根源.论文焦点在1949年以后的历史时段,作者分别以反右与“文革”的成因为对象,着重分析知识需求与知识应用条件不足的矛盾,如何导致当政者与知识分子的互不信任,以及推动前者对后者的政治压制.从改造“分子”到改造知识,是意识形态链条上相邻的环节.最后借助对改革开放后相关学潮背景及其演化的讨论,完成对知识分子问题正在消失的历史判断.把文献解读与体现社会结构变迁的数据相结合,从知识社会学角度透视现代意识形态的变迁,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作长程观察的分析报告。在界定“问题”内涵的基础上,作者从中国现代化追求与知识分子的诞生相交织的特点,揭示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指出来自西方的知识在中国社会缺乏应用条件,正是新式知识分子对秩序不满但又没有力量主宰自身命运的共同根源。论文焦点在1949年以后的历史时段,作者分别以反右与“文革”的成因为对象,着重分析知识需求与知识应用条件不足的矛盾,如何导致当政者与知识分子的互不信任,以及推动前者对后者的政治压制。从改造“分子”到改造知识,是意识形态链条上相邻的环节。最后借助对改革开放后相关学潮背景及其演化的讨论,完成对知识分子问题正在消失的历史判断。把文献解读与体现社会结构变迁的数据相结合,从知识社会学角度透视现代意识形态的变迁,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1.
齐慕实 《开放时代》2003,(2):137-144
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覆盖知识分子研究中的种种议题。然而每一学科和其自身特定的研究、分析方法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做出了具体的贡献。在北美学术界这些不同的学科方法促进了诸如“演讲”、“社会组织”、“生活阅历”这些分析范畴的应用,同时它们还引发了专业化、商业化、民族主义、法治、公众领域和市民社会,以及自由主义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灵魂。一种新文化的诞生,是与一群新型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不可分离的。知识分子天然地担负着建构民族文化模式的社会使命。有能力也应当有权利和义务引领文化变革的走向。编发这篇文章,用意在于倡导更多的优秀知识分子,通过自身积极自主的角色转换,参与中国当前的文化变革。参与是我们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知识分子没有理由只是满足于解构而不重构任何文化模式。更多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参与,将有利于在我们的主流文化中形成文明的规划而不是野蛮的规则。对旧规则的敌视不应当使我们放弃参与新规则的制定。但愿有更多的知识分子懂得争取并珍惜我们能参与重构中国文化模式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上,西方发生的思想解放和社会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直至二十世纪初才在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窘境下才发动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原因在于,我国二千多年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实行了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的一体化,并由封建儒生实现一体化。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既是帝国的组织者和官僚政治的主体,又是封建文化的传播者和意识形态结构的主体。他们是现存制度的受益者,这决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新情况与新特点,做好我国青年知识分子工作,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促进青年知识分子素质和创造力的提高,发挥好青年知识分子的作用,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左右,无政府主义便构成了中国现代意识形态的主旋律.20年代末,它奠定了中国激进主义文化的一些基本要素,并在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当中散播强烈的乌托邦意识,激发起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改造社会的冲动.他们相信一个美好的社会即将到来.为此,他们怀抱政治救世主义苦苦求索着革命的道路,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制度法规和人的生存状况.可是,更重要的是它将如何改变中国的精神方向?不能任由跨国公司把我们带到丧失我们精神历史的未名地!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不仅仅要从与权、商勾结的网络中解救出来,更要从痴恋科学、技术、物质的百年迷思中挣脱出来.中国知识分子长期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包袱,它包含了诸如西方、民主、科学、真理、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法制、公民社会等一套又一套话语.这套观念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理解的?又是如何被理解的?这个反思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首先独创性地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阐明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继而通过领导权理论阐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以此为理论线索,可以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知识具有价值,知识的价值应当实现。这一简单的道理是知识的成长、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的价值,说到底就是知识分子的价值,因为知识分子是知识的创造者、供给者和人格化代表,一个真正的知识经济社会是知识分子具有地位、其价值能够充分实现的社会,知识经济是望远不会光临知识分子没有地位和缺少价值的社会。知识价值充分实现之日,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时。  相似文献   

19.
黄万盛 《开放时代》2008,(6):124-133
西方在近代社会通过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强烈地发展了一种“批判的建设性”,即对社会的贡献通过批判的建设来体现。这样的传统。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圣王真正参与朝政之中,可以选择与朝廷合作;如果不能合作,他仍可以在民间跟君道配合。实现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如果朝政的道义基础彻底崩溃。他们也可以成为抗议精神的领袖,参与政治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2010,(7):23-23
依《南方人物周刊》评选“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评选标准来看,中国难有同时满足其三个评选标准的“公共知识分子”。不客气的说,中国许多“公共知识分子”反而具有公共厕所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