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碳标签引领低碳消费以实现减排的逻辑依据进行了探讨,继而对世界各国碳标签推广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上碳标签推广实践的问题和启示。碳标签推广的核心要素可归结为组织者、参与者、标签类型、认证标准、推广强度、覆盖范围五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标签的推广存在碳足迹测度标准多元化以及碳标签推广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未来中国推广碳标签需要由政府组织完成中国碳足迹测度标准的顶层设计,明确碳足迹认证的官方审核机构,对碳标签的授予和推广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出口贸易国。但与香港、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尚未出台成熟的碳标签制度,且出口食品的低碳生产标准较低。文章从碳标签的基本内涵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法估算出中国食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结合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碳标签制度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国内碳标签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食品工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正在逐步提升和优化,但碳标签制度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不容忽视。据此,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进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的逐步推行,其国民对碳标签认知度的提高,产品实行碳标签制度是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对各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甚。结合目前国外碳标签制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碳标签制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来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春景 《新经济》2014,(20):35-36
碳标签制度目前已经在19个国家和地区中使用,影响越来越大。碳标签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遇到了来自于国外消费者、国外采购商、进口国法规的多重影响。对此,中国的出口企业要推动中国政府实行碳标签制度,采用ISO 14067的标准计算出口商品的碳足迹,并通过碳标签的实行促进出口企业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为一种将产品生命周期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识出来的方法——碳标签,直接影响需求端和供给端,转变大众的消费模式,形成低碳生活的新工具。对国际碳标签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的碳标签制度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碳标签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引起了各国关注。但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标签制度的推行容易造成事实上的隐形贸易壁垒,会在产品的出口、碳足迹的评估,以及绿色产业发展和贸易结构变化等方面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政府层面,应该积极构建中国的碳标签体系,开发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并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贸易规则预防贸易壁垒;在企业层面,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鼓励开发环保技术,同时开展绿色营销。通过多层级的协调和合作,才能保证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中的新课题:碳标签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人类不可持续活动的直接后果。为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为核心内涵,以实现与碳排放脱钩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贸易政策工具———碳标签应时而生。但是,当碳标签普遍应用于国际贸易商品中时,就有可能被某些国家滥用来设置贸易壁垒,致使碳标签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有力工具,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同为贸易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中国造成严峻影响,进而引发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碳排放,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或者相关规制建立碳排放标签制度,我国也即将开始实施。政府(或环保组织)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碳标签政策方面,需要解决碳排放标签标准如何设置的问题。考虑当企业面临对产品价格和单位产品碳排放均敏感的消费者时,分析企业在碳标签环境政策下的产销和减排决策,在企业与消费者纳什均衡的基础上,站在碳标签标准制定方的视角,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标准,定量给出了碳标签标准的设定。最后,单纯的碳标签政策虽然对于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有显著作用,但是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却存在不确定性,应把碳标准政策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碳排放,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或者相关规制建立碳排放标签制度,我国也即将开始实施。政府(或环保组织)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碳标签政策方面,需要解决碳排放标签标准如何设置的问题。考虑当企业面临对产品价格和单位产品碳排放均敏感的消费者时,分析企业在碳标签环境政策下的产销和减排决策,在企业与消费者纳什均衡的基础上,站在碳标签标准制定方的视角,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标准,定量给出了碳标签标准的设定。最后,单纯的碳标签政策虽然对于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有显著作用,但是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却存在不确定性,应把碳标准政策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碳标签制度在发达国家的相继实施,对于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虽然是世界出口的第一大国,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碳足迹较高,一旦碳标签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全面实施,必将引发更多的对外贸易摩擦.了解碳标签、探讨碳标签制度的应对策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政策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氧化碳(CO2)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温室气体(GHG)之一。温室气体的减排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碳税常常被认为是成本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工具,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征收碳税或能源税。文章介绍了碳税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一些国家的征收实践,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关于实施碳税对温室气体减排、对经济和能源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对碳税制度的政策响应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口-消费-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及碳排放进行动态仿真,定量考察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基准情景下,我国人口总数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14.6亿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44年左右达到峰值63.6亿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将于2038年左右达到峰值约31.3亿吨碳;2050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约为2.2吨碳,低于日本、欧洲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人均需求约为1.3吨碳,相当于美国居民1990年代后期排放水平的五分之一。从满足人口发展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角度争取合理的碳排放空间,是我国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13.
Carbon market, which is capable of scientific quantifying and marked-based pricing of carbon emiss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untries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global carbon market,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developed a mature mechanism. China started the trial of carbon market in 2011. After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the n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mid-July 2021.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arbon neutrality,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 will shoulder a greater miss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peed up its finan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ever, it should take a dialect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carbon market financialization. In the future, China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market through efforts to develop market participants, clarify the attributes of carbon finance, prevent potential risks of carbon finance, improve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market, and innovate carbon financ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国家以碳税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碳税是从多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至关重要。在分析瑞典碳税政策、测算瑞典产业结构水平的基础上,本文对瑞典碳税与产业结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典碳税是提高瑞典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08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与能耗脱钩、能耗与GDP脱钩对碳排放与GDP脱钩影响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部门在实现碳排放与GDP脱钩上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能耗脱钩影响力均值为正,能耗受经济驱动较小对碳排放与GDP脱钩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排放脱钩影响力均值为负,碳排放受能耗驱动力较为明显,对工业部门碳排放与GDP脱钩产生了负向影响。为使中国工业部门在碳排放与GDP脱钩上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应加大能耗与GDP脱钩力度,同时政府应大力支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研发与应用,逐步改善碳排放与能耗整体挂钩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China has always tried to maintain multilateralism and advocated working together to deal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rough multilateral mechanisms. Although China’s announcement to peak its carbon emissions by 2030 comes as no surprise, its commitment to carbon neutrality does. As the period between its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is far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economic and energy structures need to be adjusted toward the low-carbon and carbon-free end with unprecedented efforts. To that end, China should defin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local authorities and industrial entities to promote the orderly accomplishment of carbon peaking in all regions and industries. To supply the huge investments needed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China has an urgent ne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and a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guid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channel resources to eco-friendly project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strengthen dialogue and coordination,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way to carbon neutrality, formulate widely acceptable policy guidelin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void unilateral measures that may cause conflicts.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突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技术创新,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低碳发展。但是我国低碳经济存在着“技术锁定”现象,技术锁定使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难以形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技术锁定的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投资风险巨大、国际技术转移困难、低碳消费观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文章提出了低碳技术锁定突破点是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并分析了与之对应的跨越型技术路径和顺轨型技术路径。文章还针对不同的路径,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实现技术跨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碳关税:发达国家实施的可能性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对于开征碳关税的合规性、合理性存在很大争议。但鉴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掌控着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碳关税缺乏统一协调的立场,因此发达国家未来单方面实施碳关税政策的可能很大。为此,中国应当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碳关税。中国需要从战略层面和政策层面采取对策,在战略层面,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碳关税的根本手段;在政策层面,尽快在国内开征碳税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基于排放绩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预测了2015年、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的允许排放量,测定出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不同容量等级的发电机组中;基于排放绩效方法,对2015年、2020年不同火电厂的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分配;最后给出在我国推广排放绩效机制所需的政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排放绩效机制能有效分配碳排放配额,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电力行业实施碳减排的一种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