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加息调整房地产投资过热,通过加息逐渐地改变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由此来改变企业及个人预期的行为决策。这次央行的加息,并不在于加息多少这个结果,而在于央行宏观调控方式是否改变。加息对房地产供给市场的影响、对房地产需求市场的影响和对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影响三方面可以说明银行加息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之后,关于加息效果的争议不断。本文作者认为,加息是宏观调控最好的工具,这次央行加息十分必要,而且连续加息,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蕾 《经济咨询》2004,(6):41-43
对于今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的举措,社会各界评论不一,有的观点认为加息的条件已经成熟,甚至应该提早加息;有的观点认为对加息还应该谨慎,财政政策的调整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就如何把握加息的最佳时机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仅仅依据加息“风向标”所包括的四个指标作为央行加息的指示器是远远不够的,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需要进行拓展和补充,建立加息的先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之后,关于加息效果的争议不断。本文作者认为,加息是宏观调控最好的工具,这次央行加息十分必要,而且连续加息,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功 《经济》2011,(3):32
2月8日晚,春节假期还未结束,中国央行就匆匆宣布加息。这是去年10月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三度加息。在这个时点选择加息,显示了中国政府在今年初抑制通胀苗头的决心,也进一步明确了紧缩货币政策的基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加息不是小事。受此影响,伦敦金属  相似文献   

6.
苏金生 《商周刊》2011,(6):74-75
作为青岛每年在黄金时段举行的唯一地产盛会,春季房展对房地产市场的全年推广及销售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春季房展就像一棵消息树,一个风向标,一位引航者。房产新政推出、央行再次加息,对楼市产生着重大影响,那么青岛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作为山东省影响力最广、规模最大、效果最佳的品牌地产展会,  相似文献   

7.
数据     
《经济》2007,(4):17-17
多次加息导致购房成本大增从2004年10月29日起央行10年来首次加息至今,已经是两年多时间内对贷款利率五次加息。  相似文献   

8.
数据     
林晓霞 《经济》2007,(9):35-35
加息能抑制物价吗?央行于8月21日再次宣布加息,这已是年内第四次加息。尽管自2007年以来一年期存款利率连续上调,但一年期存款真实  相似文献   

9.
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还体现在对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等微观方面的影响上。通过对央行现阶段连续加息的原因、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央行现阶段连续加息是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姚希 《经济论坛》2005,(17):52-53
自1996年以来,央行已经先后8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而进入200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投资规模偏大,物价持续上涨等问题,预示着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经济已经从通货紧缩走向通货膨胀。于是,央行分别上调了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其它各档次利率,这是我国9年来首次加息。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加息周期。  相似文献   

11.
冯科 《新经济》2006,(5):18
加息对总供给的扩张难以抑制,因此,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可能加剧。央行此次加息实属冒险之举.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加息,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升息通道,目前存款准备金已达到历史高位,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未来央行可能更多使用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主要方式调控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转而大幅度提高利率.央行也表示,为了实现通胀控制目标,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其实除了加息,还有更合适的手段可以解决巨大的通胀压力、阻止热钱进出、防范金融危机,那就是汇率.  相似文献   

14.
加息周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以来,央行已经先后8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而进入200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投资规模偏大,物价持续上涨等问题,预示着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经济已经从通货紧缩走向通货膨胀。于是,央行分别上调了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其它各档次利率,这是我国9年来首次加息。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一、加息周期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分析利率风险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带来净利息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在当前的这种加息周期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在时隔34个月之后突然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此后,央行又几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这一重磅消息,市场给予了热烈回应,地产股当天大跌.结合2007年以来央行屡次加息后对地产股走势的分析,我们发现:加息会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投资额、利润额以及房地产商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上市...  相似文献   

16.
刘勘 《资本市场》2006,(9):26-27
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之后,关于加息效果的争议不断。本文作者就认为,当前人民币流动性过剩,显然不是货币价格的利率高低所造成的,通过加息来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其效果不但大打折扣,而且可能带来结构性矛盾,宏观经济可能需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汪进  薛鹤翔  王喆 《资本市场》2014,(1):120-121
<正>当央行的贷币政策管理思路从利率管理向收益率曲线管理转变之后,我们便很难用简单地加息或降息来理解央行是收紧还是放松货币政策。过去的货币政策主要精力是放在利率的绝对水平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之上,即降息或加息的作用或是经济对货币政策的驱动。这一分析框架有效的前提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广义而言,就是撬动收益率曲线上任一期限的利率水平,就会扩散到整条收益率曲线之上。从惯例而言,管理好短期利率,就可以管理好整条收益率曲线,而至于  相似文献   

18.
自3月18日起,央行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提至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到6.39%。继2006年8月加息之后,3月18日央行再度加息引起市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时之策,也有人认为,中国将就此进入一个较明显的人民币升息周期。  相似文献   

19.
CPI的不断上升,使人们惊呼:“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央行多次加息,从某种程度上表明通胀还在继续,钱越来越不值钱。如何理财使资本不缩水、不贬值?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预计央行仍会加强流动性管理,会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手段。在目前虽然核心通胀不高但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策调控将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持续负利率将加剧通胀压力,央行货币政策目前倾向从紧;但另一方面已经存在的较高的通胀预期靠加息是无法抑制的,而且会使本来已面临成本增加的企业承受更大压力,减少生产,使通胀恶化。短期看,加息与否仍是央行要反复权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