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中央差异化政策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一)非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的差异化政策。1.实行了“梯度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梯度推移”的非均衡改革开放战略,区位和经济条件好的沿海地区优先进行改革,然后逐步向二梯度、三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在财政投资、税收减免、项目审批、金融信贷、外汇留成和进出口配额等方面都享有大量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实际上是对既有体制的率先突破,为东部地区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空间。2.实行了差异化的财政分配政策。为提高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的非均衡分析和西方“非均衡分析”在非均衡的含义、方法体系和政策涵义等诸多方面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非均衡分析是全面的、辩证的和具体的;而西方非均衡分析在本质上是局部的、静止的和抽象的。对于两种非均衡分析在中国开放型经济中的应用存在若干误读问题,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经济的非均衡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选择孙林岩,臧国平本文以市场与非市场两个层面同时作为考察的出发点,全面而系统地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类型,详述了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不同非均衡类型的特征,进而根据非均衡的不同表现形式,论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以非均衡为重点的区域协调政策,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的东部地区,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发展,最终达到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目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在中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5点基本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使资源向东部地区集中,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经验,在批判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均衡取向。首先,依据均衡与非均衡概念的新古典含义,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方式与非均衡方式。其次,通过分时期实证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政策原则和实际绩效,进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与均衡发展战略的历史比较研究。最后,说明基于市场深化的中国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及其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运用模块数据和空间计量学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地区工资水平及地区工资非均衡的各种政策体制因素和经济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制度变迁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具体而言,工资体制、对外开放、所有制改革、地方保护、教育水平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财政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领域内的外部性、公平性与市场不完善性为政论介入教育领域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也为政论教育支出政策确立了提高效率与增进公平的目标。为此,政府对不同家庭提供教育资助可以有三种基本的政策选择:面向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助;面向所有家庭均等提供教育资助;兼顾效率与公平目标提供教育资助。比较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我们的结论是,政府应面向所有的家庭均等地免费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以保证全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刘卫兵 《当代经济》2016,(24):114-115
从教育收益率的模型和方法出发,回顾了教育收益率的理论.从中国教育收益率整体估算、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不同性别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不同地区的教育收益率估算这四个方面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国内外研究进行述评,并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彭兴 《经济师》2003,(10):46-4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地区间的增长和收入差距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一事实吸引了众多中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精力。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由Krugman所提出的“核心———外围”模式在中国同样存在。而文章则根据中国的现实状况 ,运用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并结合非均衡分析工具 ,建立了一个非均衡的分析框架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最后 ,文章还对相关研究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育规划是国家制定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规划的缺失会带来外语教育发展的盲目性。我国的外语教育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语种的选择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伏不定,在价值取向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以满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是促进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晓 《经济研究导刊》2012,(26):226-227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各国对于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交流的认识更加深刻,世界性的教育价值观念不断形成和加强,同时各国的教育正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一共同的挑战,中国需要认真思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推进策略,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巨大就业压力正冲击着中国社会。大力加强和发展职业教育,是从长远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late 1980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which have resulted in a sharp increase in income inequality.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f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arental educ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Using the 1990 and 2000 Chinese Population Censuses, we employ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 We find evidence of increasing parents–children educational correlations. Our results raise concerns regarding economic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as high intergenerational persistence of education is expected to be a barrier to equal opportunities in children’s education attainments and their future labour marke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育率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增长的困境,而且也发生了严重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稀释理论,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研究了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人口发展规律,从而论证了人口社会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可以使生育率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人口发展进入高生育陷阱,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生育率水平不断下降,让人口发展滑入低生育陷阱,由此形成了人口发展的"Z"形变化规律,即在中等教育水平上教育与生育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在较高和较低的教育水平上两者并无明显关联;(2)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民族差距,那么在"Z"形人口发展规律的影响下,所有居民必然会逐步分化为两类,分别向生育率的高低两端集聚,从而就产生了人口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民族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地,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和Hausman-Taylor估计方法,验证了这种"Z"形人口发展规律及其所决定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当前的人口结构研究,而且对我国的人口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其培养质量正在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对中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和原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对国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部和外部保障体系的文献进行分析;最后对构建中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农村的地区发展差距有所扩大,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导致人力资本的不平等配置,要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差距问题,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关键之一是要解决好农村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问题。要打破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低发展的陷阱,必须提出教育扶贫的理念和措施。教育扶贫就是通过提高整个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进而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这不但是对教育本身有意义,而且由于其对经济社会长期性、根本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经济扶贫更重要,针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特征,必须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提高扶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仍存在义务教育的失衡,甚至同一地区的校际间也存在比较突出的差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不仅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并使用泰尔指数测算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客观反映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优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相似文献   

19.
《Feminist Economics》2013,19(2):21-46
Evidence across regions in the world reveals patterns in school enrollment ratios and literacy that are divided along gender lin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part from most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enrollment ratios of girls lag behind those for boys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Worldwide literacy rates for adult men far exceed those for women. While educational progress has been enjoyed by both sexes, these advances have failed to eradicate the gender gap. Education enhances labor market productivity and income growth for all, yet educating women has beneficial effects on social well-being not always measured by the market. Rising levels of education improve women's productivity in the home which in turn can increase family health, child survival, and the investment in children's human capital. The social benefits from women's education range from fostering economic growth to extending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the population, to improving the functioning of political processes.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analyzes the benefits of women's education,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education for country-level measu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a gender gap in education for aggregate social well-being.  相似文献   

20.
刘晨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6):107-109
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着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如何规避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目标不明确、办学模式千篇一律、培养的人才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发展道路,培养出高素质、有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铜陵学院的改革与实践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