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是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加强对农民的消费信贷方面分析了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并对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是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加强对农民的消费信贷方面分析了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并对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罗玮 《经济视角》2013,(3):32-33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命题,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伴随城镇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为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给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局限性和城镇信贷环境的不成熟,也给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应制定城镇化信贷市场消费信贷业务开发战略,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完善消费信贷业务制度和产品设计,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8)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央对农村制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在悄悄变化,农村的信贷市场日益活跃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消费信贷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村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思考。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对郴州市安仁县的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村消费信贷的有效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根据调查所得资料,进一步分析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村消费信贷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消费信贷是用于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信贷方式。本文针对农村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剖析农村消费信贷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正确认识农村消费信贷现状,降低农村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村消费信贷就是农村金融以货币形态或契约的形式向农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贷款和信用 ,它是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工具。当前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 ,从 1 998年以来 ,中央决定加快发展消费信贷 ,人民银行总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政策 ,如个人住房信贷、汽车消费信贷、子女教育信贷等等 ;1 999年 3月 ,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提出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增长点 ,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改善金融服务 ,开办各种消费信贷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同样消费信贷在农村存在…  相似文献   

8.
李晔 《经济师》2007,(11):218-218,221
文章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状况发展的背景下,从农村市场、农村消费信贷的需求、消费信贷的供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农村消费信贷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客观需要,约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消费信贷的配套服务机制缺失、农村金融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不稳定等。因此,转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信贷环境、增加消费信贷品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是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信贷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我国消费信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消费信贷比较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正确剖析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议,对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维平 《经济师》2013,(1):206-207
在金融成为现代经济核心,农民收入和消费充分货币化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应该而且也能够在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品种缺乏,从而人为地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因此,应强化金融支持农民消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农民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12.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市场之所以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它们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这套体系中 ,政府扮演着重要的投入引导和管理角色。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制定 ,相应的二级市场 ,充分保障了消费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各自权益 ,从而使发达国家能够顺利地走上消费推动型的经济增长道路。本文通过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比较 ,从而分析中国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以便为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要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而发展农村市场是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就必须加快完善我国现代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有鉴于此,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以及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北省农村集贸市场及农副产品流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等有了相当规模。但是,还存在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仍然较低,发展亦不平衡;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发展不快,总体水平低;综合市场块头小,社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总规模与农村商品流通总规模不相适应,等等。这一些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是农民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不再仅仅局限于居民收入,信贷、汇率等金融因素对居民消费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发展消费信贷,不仅需要维持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汇率水平,还要保持适当规模的外汇储备,稳定货币供给。同时要营造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在国内和国际的联通和配置,在保障消费信贷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加强消费信贷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来源发生显著变化,农村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农村人口增长出现“三低”,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农村处于快速社会分化阶段,国家与农民间“汲取型”关系被打破,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转折。但中国三农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过大差距,农村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分隔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是:完善社会流动机制,消除农民社会流动的制度障碍;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机制;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农村社会组织机构,扶持农民组织的发育;更新新农村治理理念,转换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南农民素质,增加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入和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农村的产业政策应与配置农业劳动力、加强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科技战略相配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市场梗阻,则有利于降低农民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西部农民收入非常重要.本文对桂林市灵川县的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农村消费信贷余额的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笔者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了制约桂林灵川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消费信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