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车站助理值班员作业现状的基础上,西安铁路局经过岗位组织优化,逐步撤销部分车站助理值班员岗位,制定了有关车站的接发列车作业办法。西安铁路局的探索实践说明撤销车站助理值班员岗位是可行的,但同时要做好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方式的整顿和统一,以及有关岗位的配套工作,并提出优化车站助理值班员岗位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
提高车站值班员安全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站值班员是接发列车作业的统一组织和指挥者,其岗位责任重、工作使命强、综合素质要求高。针对目前车站值班员在安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战略合作关系等有关提高车站值班员安全素质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铁路列车运行的高密度和安全需要,对传统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应进一步研究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控制系统的功能扩充和系统方案,增强系统安全性、可维护性。在阐述铁路接发列车作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CTC3.0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控制系统技术方案,从主要设备功能与配置、基于CTC3.0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控制系统主要功能2个方面分析系统功能,以减少甚至杜绝车站接发列车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车务行车安全管理是保障铁路运营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为识别和评价铁路车务行车风险,从车务作业的接发列车、车站调车、中间站3个过程,结合人员、设备、环境、管理4个方面因素,构建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以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为DEA决策变量,对风险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和排序,针对传统DEA法权重自由性问题,提出熵权-AHP混合约束DEA法。结果显示,接发列车组织作业风险处于风险极大值,后面依次为车站调车设施设备风险、中间站环境安全风险、车站调车组织作业风险等,研究得出各风险决策单元的风险降低程度和风险因素分布矩阵,最后提出车务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6502电气集中设备在现场使用中,控制台出现的一些非正常显示问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对车务人员在操作中误按按钮和瞬间停电的情况给出具体处理办法.使车站值班员能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及时进行正确处理,提高非正常状态下的行车组织能力,确保车站接发列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兰州车务段为加强车站行车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作业能力,从车站现场实际出发,研制了一套非正常接发列车模拟操作系统。从制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规划入手,构建非正常接发列车模拟教育平台,编制系统课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该模拟操作系统经过实际应用,在职工培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间站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接发列车的任务,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中间站行车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业效率及安全系数低,直接影响着区段乃至通道的运输效率和安全,因此如何确保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提高作业效率,是铁路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轨道电路出现红光带是接发列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车站值班员应变处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对此类故障的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常见错误操作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建议有关人员在非正常行车时注意严格把关。同时,就有关行车规章提出了修订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业妨碍是影响车站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准确计算分析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程度与能力利用率对调整列车经由、合理设置停站具有重要意义。从站场布置形式、车站间隔时间、作业类型及构成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车站作业妨碍可以分为接发列车间的作业妨碍、接发列车与出入库间的作业妨碍2类;结合计算机仿真构建了车站作业妨碍时长判别计算流程;综合考虑高速铁路车站接发车作业过程与理想接发车作业时间,优化提出包含作业妨碍时间的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以上海虹桥站为例,分析了其高速场作业妨碍特征与能力利用率,并从车站作业组织、动车组交路等角度提出优化其能力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计划编制是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在基层的最直接反映,包括接发列车作业计划编制和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两方面内容。由于自然环境、气候发生变化,施工或是设备出现故障等异常条件都会给客运专线的正常行车带来重大影响,原有的车站作业计划就需要进行调整。基于客运专线车站作业计划编制的两阶段算法,提出时间调整、空间调整及动车组运用调整等三种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方法,重点介绍列车晚点情况下的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最后以沪杭客专上某车站为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