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两年来,随着农垦企业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职工劳动关系市场化进程已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从浙江农垦企业改革实践看,以国有资产和企业职工身份“双置换”、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迅速,改革中职工安置问题,因其与职工的切身利益、转制企业发展和农场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成为企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谷城县粮食系统安排富余职工办法多何智勇,杜伟谷城是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县。该县粮食部门各单位针对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兴建再就业基地,已安置富余职工700名,占职工总数的1/3左右。真正做到了让富余职工转岗不下岗。采用承包他人茶园等办法,发展种养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减员、分流、增效”政策出台后,永州市粮食行业已有下岗职工5000多人,占在职职工总数50%(不包括没拿全工资的半下岗职工),个别县粮食行业的下岗职工已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产生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再就业”难点及成因1、计划经济体制铸就一纸定终身的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在长达4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就业是“大锅饭”和“铁饭…  相似文献   

4.
富余职工的安置关系到天保工程的成败,关系到林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林区的社会稳定。从几年来的内蒙古林区的实践看,天保工程富余职工的安置政策对于安置林区富余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兴文县新民粮站、地处兴文县晏阳镇(原兴文县老县城),辖四所一库,常年粮食购销1500吨左右,库存粮食8800吨左右,1997年底在册职工114人。随着粮改的深入,该站按照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要求,按照县粮食局的部署,结合企业实际,扎扎实实地推进粮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平稳推进企业自身改革,圆满完成富余人员分离工作目标彻底分离安置富余职工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全县自身改革又是采取一步到位彻底安置的办法,没有走主附营分离这一步,所以难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该…  相似文献   

6.
1  改革的初步成效    湖南省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组改制的已达到600家。1.1  企业改组、改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产权制度入手,采取股份制、租赁制、拍卖等各种有效方式,改革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特别是附营企业改革有了较大的进展,购销企业改革也已起步。1.2  大力开展以“置换职工身份”为主要形式的人员分流工作  1998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采取定岗定员、竞争择优上岗以及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安置渠道等办法,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目前,全省粮食企业已分流人员5.8万人,其中解除劳动关系达4 0…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市粮食企业的改革始于1997年。通过改革,遏制了企业亏损,增加了职工收入,促进了粮食经济健康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主要问题(一)改制成本严重不足过去企业积累甚少,再加上政策不配套等客观因素,普遍亏损,有的甚至资不抵债。粮食企业现有固定资产中,大部分是陈旧的仓储设施及国有土地资产,且口岸不好,变现十分困难。多数企业根本无力支付分流富余人员及安置离退休职工的费用。(二)历史包袱沉重一是储备费用和亏损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市粮食企业应收的各种储备粮油费用…  相似文献   

8.
仁寿县现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2585人,离退休职工585人。过去,企业改革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他们在学习各地经验基础上,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下定决心做好工作,搞好协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跟上了全省的步伐。至2003年10月25日止,已分流职工1696人,离岗待退256人;多方筹措职工安置补偿金2700多万元,其中资产变现800万元、收取上岗保证金465万元、企业借款和银行贷款1500万元。总的来看,仁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以下特点:一是党政重视,政策到位2003年4月,眉山市委明确表示在粮食补贴、风险基金方面向仁寿倾斜。成立了以县委…  相似文献   

9.
洮南市粮食企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目前已新建16个养殖场,组建了粮食加工集团公司,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安置富余职工500人,探索出一条自我发展、壮大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大兴安岭林区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区富余职工转岗安置成为全区重点工作。为了保障转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地方财政加大了对林业富余人员转岗分流支持力度,不等不靠,积极探索职工转岗分流途径和办法,为林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一、停伐后林区富余职工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截至2014年末,林区在岗职工中有近2万人  相似文献   

11.
富余职工的安置关系到天保工程的成败,关系到林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林区的社会稳定。从几年来的内蒙古林区的实践看,天保工程富余职工的安置政策对于安置林区富余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通江县完成了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减员分流改革。改革企业30户,职工1737名,除224名内退人员外,1513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回聘职工400人,妥善分流富余人员1113人。同时,坚持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与上年同比,粮油收购增长88%、销售收入增长10.8%、上交税金增长69%、购销企业减亏57%(484万元),未出现任何事故和影响稳定的群体上访事件。他们的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粮食局积极争取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对企业改革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  相似文献   

13.
防城港市粮食系统现有企业73家,在册职工1169人。目前,企业因机制不活,债务沉重,经营效益差,73家企业亏损的有61家,亏损面达81.6%。下岗待岗人员达815人,占在册人数的70%。粮食购销市场化后,下岗待岗人数将增加到1000多人。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安置好企业富余人员已迫在眉睫,这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县(市)粮食企业劳动用工机制滞后,已经成为困扰粮食企业关键性问题。主要表现:1.全员劳动合同制不落实。施德县粮食系统合同制工人70人,固定职工332人,均同各企业签订了合同,标志着该县粮食企业连续40多年被称为铁饭碗的固定工制度成为历史。但是,面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状况,这项工作已失去了真正含义。因长期以来,该县行政人员的定编。基层企业的定员定编定岗工作缺乏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标准,超员、空编情况十分严重。有企业职工到行政混岗的,也有行政职工到企业挂职的,相互交叉。企业临时工和待业人员已达133人…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湖北省沙洋县粮食企业着力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初战告捷。全县13家购销企业减至11家,减幅23%;全县2351名企业职工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变为“社会人”;全县应安置职工2351人,已安置2280人,占99%,其中返聘安置1514人,内退安置162人,买断安置604人;全县需安置资金3018万元,已筹措2874万元,占95%;全县应发放一次性补偿金2703万元,已发放2664万元,占98%;全县应发放工伤补助15万元,已发放14.25万元,占95%。企业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6.
虽说国有粮食企业富余人员的下岗分流再就业工作千头万绪,但做好这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抚州地区实际,试谈一些看法。一、下岗分流再就业职工的心态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减员增效力度的加大,大多数职工能审时度势,正确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深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愈来愈多,如债务负担过重、开工不足、效益下降、下岗职工增多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虽然是暂时的,但它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1997年元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国企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生活和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要求的。”如何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人员不断增…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国有粮食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老人、老粮、老帐”的历史包袱。粮改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三老”问题。为此,近三年来,犍为县通过不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突出解决“三老”历史包袱,收到明显成效,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主要作法(一)减员分流,解决“老人”问题为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老人”问题,犍为县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改革政策,统一安置标准,使企业转制、了断职工身份、建立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机制达到三个百分之百。2001年,县粮食局按照全县统一的政策分流安置职工:一是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  相似文献   

19.
1 深刻认识在粮食系统中推行证书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粮食企业体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粮食企业职工面临再就业的选择,而且必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笔者认为在粮食系统职工中大力推行职业技能教育不失为解决职工再就业的一种办法。职业技能教育是劳动保障事业的重要支柱,是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如何将粮食系统低素质劳动力转化为高素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以来,招远市粮食系统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以压库促销、兴办实业为突破口,开拓创新,企业经营不断呈现新局面。截止10月底,累计完成粮食销售6万多吨,新上和重新启动多种经营项目20个,500多名富余职工安排再就业,实现了“一年搞突破”的奋斗目标,成为同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