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范青 《中国质量》2013,(1):18-20
洞悉世界之变,才能看清未来,并未雨绸缪。美国质量学会(ASQ)6次质量未来研究,2011年的研究成果如何勾勒质量未来的面貌?历次研究对比和分析,哪些关键因素发生变化?在中国,面对新的质量发展纲要、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企业界如何进入以质换速升级版?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本期选取美国2011年质量未来研究的相关报告和国内外6位专家的  相似文献   

2.
组织要向未来学习,才能把握取胜的机会。在2002年美国质量协会(ASQ)实施第三次关于未来的预测,并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影响质量专业的未来七个最关键力量,未来世界面临四种可能的情景,影响质量专业的的四个潮流,为应对变革制订的九项重要目标。本文认为ASQ的预测活动实质上是一次重大的“策划”,建议重视ASQ的三次预测活动提供给我们的启示,在上海当前的大讨论中能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这样的观点——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我们面对的未来是难以想象和不可预知的,肯定不会再是“常规状态”。能使个人和组织对未来有更准确预期的工具和方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ASQ(美国质量协会)使用未来学和情景规划两种方法来预测未来的质量。2011年初,美国质量协会邀请150名著名的质量专家组成一个专题组,进行未来质量的研究。专题组采用德尔菲研究方法逐步缩小范围,得出他们认为对未来质量最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力。它们是:全球责任、消费者意识、全球化、变化速度的增长、未来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21世纪的质量实践、创新。我们将仔细审视这8种驱动力,指出它们给组织、领导者和质量工作者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相似文献   

4.
方言 《上海质量》2012,(10):17-19
第三届上海服务质量国际创新论坛的主题是"服务质量创新",如何创新地提升服务质量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为此,主办单位于9月18日下午专门组织了一场探讨服务质量创新论坛。论坛由上海市质量协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尤建新教授主持。美国质量学会(ASQ)首席执行官保罗鲍拉斯基,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王路,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邓绩等专家,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实践,从不同的视  相似文献   

5.
蔚子 《上海质量》2016,(4):13-16
得益于十多年前上海市质协与美国质协(ASQ)结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世界质量信息总是第一时间抵达太平洋彼岸的上海。此次,ASQ中国与上海市质协携手,共同组织《2016全球质量现状调查》第二阶段报告预发布这场公益性的国际质量交流活动。上海企业、机构的近200位高管、负责人参加。本篇是本刊记者采写的独家见闻。  相似文献   

6.
宝鹿 《上海质量》2003,(5):30-31
2002年夏,美国质量协会(ASQ)继1995年,1999年二次关于未来研究后,进行了第三次未来研究,并将这次研究结果的摘要,由ASQ理事长Kenneth E.Case撰文发表在当年11月的<质量进展>上.  相似文献   

7.
龙升 《上海质量》2006,(9):49-50
今天我将论述质量专业如何适应未来服务质量的要求。我将提供很多信息,包括2005年美国质量学会(ASQ)关于未来研究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回顾未来10年内的商业活动会有哪些关键变化?当前质量专业人员存在哪些技能缺口?为满足未来10~15年业务需求,他们需要哪些技能?美国质量学会(ASQ)、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和国际质量科学院(IAQ)合作开展了此项研究。研究内容由50名国际专家的焦点小组访谈和222份问卷调查回复构成,48%的调查对象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9.
何桢 《中国质量》2013,(1):27-30
对事物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往往不是一件靠谱的事,尤其是事物本身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并不十分全面、深入,因此出现了大量所谓专家预测与实际结果大相径庭的笑话。但人们又常常对事物的未来很感兴趣,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1996年,美国质量学会(ASQ)集合了一些世界知名的质量专家,首次开展了"质量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标准化》2006,(9):60-62
自从1998年正式通过了新的国际立场方针以后,美国质量学会(ASQ)便开始着手制定加强和推进全球质量运动的新对策。新对策促使ASQ与众多国家的组织建立了联系,以实现成为全球质量信息和学习机会提供者的意图。ASQ董事会认识到,虽然国际立场方针提供了基本框架,但是当在中国扩展的  相似文献   

11.
ASQ的未来研究识别出八大变革力量。我想就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和组织质量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我还总结出3个首要因素(overarching factors),在此先作简单介绍,然后再分析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就可能出现的结果与大家分享。首要因素我认为,这三个首要因素是:复杂性、灵活性、道德及社会责任感。复杂性:经济、商业与社会体系的复杂本质,将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  相似文献   

12.
蕊冰 《上海质量》2009,(11):14-18
在国际质量科学院格雷戈里·H.沃森院长的倡议和带领下,13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和顾问齐聚一堂.在11月3日下午第七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期间.举行了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  相似文献   

13.
质量文摘     
《上海质量》2009,(12):34-35
ASQ年度薪资调查透出经济困境中的一线光明 尽管现在经济动荡,有经验的持证质量专业人员的薪酬却增加了。根据ASQ(美国质量协会)今年的年度薪资调查,2009年度质量工作岗位人员的平均工资比2008年度的工资上升了3%,略低于84000美元。而且往年的薪资调查也表明,质量专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越多,工资越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2月16日,“The Global Voice of Qualitv”——上海首届服务品质管理论坛、暨美国质量学会(ASQ)注册服务品质管理认证上海地区启动仪式在上海复旦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活动吸引了从事公共服务类、金融类、信息与文化传播类、旅游餐饮类、房地产类、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春,美国质量协会(ASQ)实施关于质量专业作用与任务变革的调查,对反馈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断质量专业变革的趋势并形成专题报告。该报告建议,为了应对未知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变革,质量专业人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信息表明,目前美国质量界正在以积极和求实的态度对应这个深刻、持续的变革,为此ASQ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本文建议,我们应该冷静、客观地观察和研究质量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以及美国质量界的应对,并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现代质量的开始 中国现代质量的开始应归功于国际质量科学院(IAQ)的荣誉院士刘源张。在60年前,他把统计方法的应用引入了中国的生产中。相比较而言,我参与中国的质量活动的时间要短得多。尽管我在大学时代就研究过亚洲历史与中国古代大师的著作,但我对中国的深入研究直到1995年才开始,那时我为美国质量协会(ASQ)进行了首次关于未来质量的研究。对未来学的研究需要客观地了解过去,并对当前的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赵灿 《上海质量》2014,(10):25-27
本文基于美国质量协会(ASQ)和《福布斯观察》在全球范围内合作进行的调查,受访者多为企业的高管或质量专业人士,调查揭示了世界一流组织建设质量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龙升 《中国质量》2007,(12):21-22
首先祝贺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的隆重召开!我叫龙升,是美国质量学会(ASQ)的主席,我很荣幸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质量方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首先祝贺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的隆重召开!我叫龙升,是美国质量学会(ASQ)的主席,我很荣幸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质量方面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2006,(7):29-30
2006年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暨美国质量学会(ASQ)成立60周年大会,于2006年5月1日至3日在ASQ总部所在地密尔沃基市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