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算指法教学初探晁金泉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理论为依据,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简言之,算盘是用手指来操作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有良好的实用计算功能,特别是加减算计算速度快,使电子计算器望尘莫及。用算盘计算的速度快与慢,这与拨...  相似文献   

2.
珠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门类,珠算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研究珠算文化,全面、正确地认识珠算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弘扬珠算文化、开发珠算文化、发展珠算文化、利用珠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试图对珠算文化进行全面论述和探究。 研究珠算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珠算。所谓珠算,一般都说以算盘为计算工具叫珠算。其实,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是珠算的串档成盘阶段,在演变成算盘  相似文献   

3.
珠算和算盘     
我的学生叫我为珠算老师 ,也有的叫我为算盘老师。那时 ,我们学校里只有我一个教珠算的老师 ,所以大家都知道那是指我。后来学校里教珠算的老师多了 ,有年纪大的 ,有中年的 ,有男的 ,也有女的 ,于是这样的叫法就不知道谁了。象这样把珠算和算盘混为一谈的 ,不仅仅是我的学生。例如在珠算刊物中也会发现这种情况。有人写的是算盘而他指的却是珠算 ,反之亦然。其实 ,算盘和珠算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名词。算盘是指计算工具 ,而珠算是指一种计算方法。我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 ,以上的说法也仅仅是从文字的含义来区分二者 ,或者说是算盘和珠算的文学意…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使会计人员和经济工作者加强对珠算知识的学习 ,以及对珠算算理、算法的研究 ,保持熟练的珠算计算技术 ,我们除了定期组织珠算知识问答 ,经常开展珠算竞赛活动以外 ,还注重借助《会计证》年检等工作 ,狠抓珠算技术等级鉴定工作 ,以此加大对珠算事业的宣传 ,调动广大会计人员和广大经济工作者学习珠算知识、使用算盘的积极性。一、密切组织 ,把珠算等级鉴定列入议事日程准确、详细地掌握会计人员的珠算技术等级情况 ,将珠算技术等级鉴定列入当年的财政工作计划。一是对未通过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的在职会计人员 ,提前进行布置。并以中华会…  相似文献   

5.
珠算式心算教育,即珠算,心算,笔算相结合的三算教学,是在珠算达到一定的娴熟,把珠算升华到更高级阶段的教育,计算时,不同手指拨动算珠,而是在人的大脑形成“脑算盘图”,计算用有自己的“脑算盘图”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的计算,可使计算神速,这是以珠算为基础而超越珠算的计算,是珠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转变观念,树立珠算文化新思路所谓珠算,一般说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即为珠算,其实,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是珠算的串档成盘阶段,在演变成算盘以前的各个不同阶段,凡以珠或类似珠的形成做为计算工具的都应视为珠算的范畴,研究珠算文化必须从其起源开始,如同研究人类应从古猿?..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业中专财会专业 ,同时开设珠算和计算机课程 ,学生往往对电子计算机很感兴趣 ,而对珠算学习兴趣明显不足。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因势利导 ,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本人做了一些探索。一、以珠算也强于计算机的计算优势为实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计算机虽具有每秒钟计算上亿次的功能 ,但在加减运算时 ,珠算有快于计算机的优势 ,所以在机关、企业的财会人员的办公桌上 ,同时放着电子计算器和算盘 ,各有所用。同学们明白了算盘的计算优势 ,从而引发了珠算学习的兴趣 ,由兴趣产生了求知欲。二、以“神童”、“神算子”快速心算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珠算式心算的一点初步印象卞传玲珠算式心算是以珠算的形象与方法在脑中进行的一种计算活动。它是在脑中的“虚算盘”上,按照打“实算盘“的方法“拨动”算珠进行的运算。所谓“实算盘”是指日常进行拨珠计算的实物算盘。“虚算盘”是计算者在脑中想象摆着的一架算盘...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珠算教材多种多样,但讲述珠算开平方者不多见,甚至有的教学大纲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一内容,而日本全国珠算比赛中就有开平方这一项。偶见珠算类杂志有论,面其定位繁琐,先需将被开方数分节,不足一节前位补0,计算后再确定根的位数,这样容易出现多根或少根,给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定位法不大实用。笔者在十几年的珠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算盘上定位法,即定点定位开平方法。这种定位方法,不需将被开方数分节,估计首根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算盘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11.
电子计算机兴起时代学习珠算之我见赵孝廉电子计算机在我国的兴起和日益普及。在我国计算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传统的计算技术─—珠算面临着严竣的挑战.珠算将何处去,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观点不一。有的人认为,有了更尖端快速的计算工具─—计算机,那么算盘该进...  相似文献   

12.
在几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 章,其标题是“算盘虽小天地广阔”, 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一观念。在日益广 泛使用电子技术的今天,根据我国的 国情,古老的算盘仍然显示着它独特 的作用,珠算在农村应用仍然较多,而 家庭理财基本上都用算盘。珠算作为 中华民族的国粹,以一种“新文化”姿 态进入国际文化交流。一、珠算历史悠久长期兴盛不衰 打算盘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计算技术,在古代尽管封建士大夫视算盘“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老百姓当中“用之者甚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有赵太承药店,柜台上 有一把算盘;元初画家王振鹏《乾坤 …  相似文献   

13.
正珠算最早就是用珠进行计算,算盘是在珠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珠穿在档上,档固定在框和梁上,就形成了现代的算盘。在东汉徐岳的《数术记遗》中就记载有用一珠的太一算,两珠的两仪算,三珠的三才算,五珠的珠算。后来才形成算盘,就是现在有框、梁、档、珠组成的算盘。  相似文献   

14.
三、中国算盘在其它国家 巴西,在1958年就举行过“巴西珠算比赛大会”,目前正在中学、小学中普及珠算教育。在巴西圣保罗州就有21所高等商业、财经、农业等大专院校将珠算列入正课,并有效地加以运用,如巴西圣保罗的斯尔巴西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摆有100多张办公桌的大办公厅,张张办公桌上都放有算盘。社会上的公司、银行也摆放着算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珠算协会自1979年10月成立之初,即确定了协会主要工作为鉴定、比赛、办学堂。围绕这三项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各项珠算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兴珠算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开展珠算技术比赛,是宣传珠算、普及珠算和提高珠算技术水平的最佳手段。比赛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珠算技术比赛,促进珠算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珠算技术水平蒸蒸日上,飞速发展。 中国珠算协会成立第二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珠算技术比赛——杭州邀请赛,开创了国内珠算技术比赛及交流的新局面。十五年来,中国珠协共举办过三届全国大赛,六次全国邀请赛,十一届全国少  相似文献   

16.
珠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珠算文化是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中国珠算协会成立的20多年间,珠算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步长青在祖国大地和世界广阔的海天!令华夏儿女为之振奋和欣慰。正如“三个代表”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和前进方向,珠算正是这一精神实质的充分体现。运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数字的计算的千百年历史让世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珠算对于计算这一应用上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的认识过程的不断提高,珠算的教育和开发智力的功能不断地被世人所认识和了解,其算盘的直观形象,算珠运行对思维的刺激和影响,实现了儿童成长中…  相似文献   

17.
强化珠算式心算训练引起的思考晓珠一、珠算式心算的起源及其发展珠算式心算,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使用算盘的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技能。它的具体表现是:通过长期、反复使用算盘的训练,使计算者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算珠的影像,熟练后,可完全靠这种影像完成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启鸿 《新理财》2003,(11):26-27,47
珠算累减开五次方,是应用珠算累减方法进行开五次方运算。它不需估根试算,也不受档数限制,利用算珠可以累计的特点,通过累减运算,依次直接得出各位方根,计算步骤如下: 一、布数: 开五次方需要多档算盘,或用算盘连接使用,盘面分四段,被开方数拨在右段,方根拨在左边档上,中段左侧作运算用(一次一清,由于数值较大,可另用算盘运算),中段右侧为累计(求出一位方根后清),各段的幅度可视需要而定。被开方数的整数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常疑惑,现在都进入信息时代了,还抱着把算盘不放,这是为什么?算盘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还有什么用途?殊不知,算盘虽小作用可不一般.它的用途远不止只有计算功能,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健身健脑的好东西.我认识的几位珠算界老前辈大都是80岁高龄,但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脑子很灵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珠算的神奇功能,更确信学好了珠算将受益终身.其中王士桢老师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健康老人.  相似文献   

20.
在进入电子时代的今天,珠算的地位正受着严重的冲击,很多人认为:有了计算器和计算机,算盘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觉得珠算学习起来麻烦,速度也没有计算机快,应该把它请进历史博物馆了……这就意味着在现今社会珠算已经没有生命力,而我们的教学也就没有必要。对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