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孙林 《时代经贸》2021,(4):114-119
本文运用改进的双因素理论分析了高校和企业在政府主导下的动态关系。其基本思想是:在学校和企业之 间形成由信任与激励因子交织的网络结构,在校企机制作用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紧密关联,把校企合作转变成双 方因子间微观层面上的感知与融合。同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五种范式,指出底层范式资源链为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校 企深度合作模式,并提出去教师化、去学校化甚至去企业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白雪  张兵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72-273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其核心是政府支持下的、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这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必将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内涵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原则,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自主的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本文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以期对校企合作实践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中,将服务行业企业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搭建以政行企校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平台,以服务行业企业为抓手推动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5,(9)
开展高校—政府—企业(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协同合作(以下称U-G-E),可以密切校地(高校和地方政府)、校企(高校和企业组织)的联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地方社会发展和企业可持续成长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U-G-E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具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模式的研究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力 《经济师》2015,(3):220-221,223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目的冲突、层次肤浅、管理不善以及专业师资缺乏等5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即实现互利共赢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围绕人才培养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核心、完善规章制度是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强化政府支持是校企合作常态化的最终保障。最后,文章介绍了合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对同类型院校校企合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战略,对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其有效实施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信任和高效合作。基于协同创新中的校企合作视角,阐述了校企之间信任的重要意义,认为校企合作信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声誉和制度4个方面,并从政府、高校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提升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尚豫新  尚会心 《经济视角》2012,(5):149-150,158
高校和企业要向实现两者的双赢,资源互补的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要模式。本文从新疆校企合作认知程度、形式、成功因素、政府的作用、科研形式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中厂,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校中厂的生产任务,将人才培养分成三个阶段: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中采用实际生产真实案例进行项目教学,体现师徒传承,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相对接.  相似文献   

10.
吴敏良 《经济师》2009,(12):135-136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找到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文章以校企“双赢”为出发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训与企业季节性用工对接的意义,并对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训与企业季节性用工对接的原则和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技术要求,企业与具有知识密集和专家众多的高校合作,创新才有希望。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出发,高校和企业长期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因而高校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加强合作,选择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建立长期合作和信任机制,并努力寻求政府的帮助,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由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通过采用积极的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发展信息通信和生命科学等高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转型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爱尔兰以创新为发展源泉,实行开放型经济,利用技术预测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大力扶植本土企业并为高科技创业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促进大学与国家科技园的密切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爱尔兰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用人需求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脱节所致,另一方面。是国家为扭转这种情况而制定的政策导向使然。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创新,更是教育的创新。近年来,高等院校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如火如荼,各个高校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这些尝试不仅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且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管理角度出发,区域高等教育可以视为一种区域公共物品,是区域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利用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区域,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是缺乏合理的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高校布局、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脱节严重,而且存在专业设置重构、合作形式缺乏创意、盲目扩招扩建等,从而限制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高等院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加快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林培思  蒲昆 《技术经济》2021,40(10):98-107
针对企业从大学中获取探索性创新技术的地理阻碍,本文重点探讨了地理邻近对产学合作中的探索式创新影响,并且基于Boschma多维邻近的视角,进一步分析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二者的作用关系.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18年大学的专利转让数据构建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数据库,采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确实是企业与大学合作获得探索式创新的障碍因素,但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二者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与合作大学隶属于同一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拥有先前合作经验和认知优势的情况下,更能够克服地理距离的限制而实现合作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基于分行业数据的DE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上海市13个主要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研发投入的力度较大,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正在形成,但是尚有一些行业其研发投入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竞争机制的引入,同时发挥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的作用,不断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并结合行业特点动态调整政府介入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均有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也有合作的基础和条件。目前,京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通常采取论坛、城市互访、展会、园区合作等多种形式。京台两地已经形成了"政府搭台、行业对接、长期交流"的合作模式,北京将"京台科技论坛"、"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等打造成京台交流活动的品牌。然而,目前京台两地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面还存在合作规模小、尚未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等问题。为推动京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几个相互联系的合作机制,即:创意人才培养机制、创意园区合作机制、政策配合衔接机制、协商交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以知识生产与认知方式变迁为线索,考察大学(包括科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产业)从不可通约转为可通约的过程,该过程大致可分为独立式阶段、接触式阶段和协同式阶段。通过研究产学研协同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产学研协同演进特点,进而提出推进产学研协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法国主要研究与创新政策、计划,国家创新体系改革进展。主要优势技术领域及国际科技合作等。长期以来,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公共科研机构一直主导着法国的科研,大学在国家研究与创新决策中影响较小。推进高校自治改革旨在强化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大学和企业、公共科研机构的伙伴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法国前瞻布局新兴战略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法国政府持续强化研究与创新的积极政策和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