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沪深两市遭受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处罚的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舞弊持续时间与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显著相关;在处罚宣告日前后各3天中,平均累计超额回报率(CAR值)达到-1.6%;通过对处罚原因分组t检验,发现投资者的反应并无差别。在对市场反应程度的线性回归中,只有舞弊持续时间变量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股权性质及舞弊种类变量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资产注入:支付手段与市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事件为样本,运用市场模型检验不同支付手段资产注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控制注入资产的规模、注入前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大小、注入前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市场对采用股权作为支付手段的资产注入反应强烈;投资者对资产注入方案已经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本文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信息披露监管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同行竞争者对处罚公告产生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并且信息传递效应的程度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监管当局对违规公司查处的信息披露监管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性,并且这种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与同行公司对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说明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同行公司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学习行为。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监管及其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损失的文献基本都以监管机构处罚公告作为事件研究的原点,而未考察处罚公告之前的另一项重要事件:立案公告。我们发现,在证监会处罚公告附近的市场反应约为-2%(这与以往文献一致),而立案公告附近的市场负反应则高达-6%左右。这意味着仅关注处罚公告事件将明显低估投资者的实际财富损失。在尝试解释立案公告日附近市场反应的截面差异时,我们发现立案公告前最近年度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市场反应越负面,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面临模糊信息时可能参考了此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投资决策。我们还讨论了本文证据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手工搜集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以2001~2015年间因虚假陈述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176家上市公司和49家同时被处罚的事务所和审计师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师被处罚,以及处罚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并不能避免审计师被处罚但是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可以减轻审计师以及事务所被处罚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暴发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的巨大风险。本文以新冠疫情对上市公司供应商和客户所处疫情风险为切入点,分别从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稳定性三个维度考察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断裂带来的资本市场冲击。研究发现:(1)新冠疫情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总体上造成显著负面市场影响;(2)从上市公司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在地区暴露于疫情的程度来看,供应商和客户所在地区的风险暴露程度越高,核心企业有更为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3)从供应链稳定性看,客户稳定性更高的公司受疫情负面冲击更大,但当客户疫情暴露程度越高时,则能缓解核心企业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因客户疫情风险引发的市场负面影响更小;当上下游供应链处在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时,核心企业会调整商业信用配置,从而缓解供应链上下游的疫情压力。本文丰富了宏观经济事件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非规定性辞职会影响股票市场反应,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制于CFO权力和会计盈余质量。笔者依托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一审判决后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非规定性辞职公告的相关信息,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上市公司独董非规定性辞职与市场反应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实证检验证实:独董非规定性辞职引起了股票市场显著的负向反应;较大的CFO权力或较高的盈余质量对独董非规定性辞职的负向市场反应起到了抑制作用;CFO权力与盈余质量具有正向交互作用,CFO权力大且盈余质量高的上市公司抑制独董非规定性辞职负向市场反应的作用更强。本研究拓展了信号传递理论的应用边界,从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证实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研究结论能够为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与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出售动机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美化报表为动机的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是显著消极的;而以经营战略调整为动机的资产出售,在公告日及其之前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回归分析表明,资产出售规模、Tobin-Q、盈利能力等因素对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资产出售动机是不敏感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外市场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估值效果。文章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于境外市场;香港和新加坡给予了中国大陆公司不同的评价: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在香港主板的市盈率高于香港本地公司,而中国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主板的市盈率低于新加坡本土公司;没有证据表明A—H股的跨境上市形式提高了A股估值,但A—H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股的估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证券市场的日趋规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强制性披露已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要求,自愿性披露作为强制性披露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质量的对策:一是发展机构投资者;二是规范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种类;三是建立上市公司信息跟踪系统,加大对虚假披露的处罚力度,保护市场秩序;四是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投资咨询机构和权威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金融研究》2018,454(4):155-171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出具问询函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监管手段,但这种非处罚性监管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市场是否认可其监管作用?市场反应的强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显著影响?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问询函的研究发现,市场对问询函收函公告的反应显著为负,对回函公告的反应显著为正,财务报告问询函有信息含量且市场认可财务报告问询函的监管作用,而且上市公司特征以及财务报告问询函特征会进一步影响市场的反应强度。结论意味着问询函在信息披露监管方面发挥了作用,对证券市场监管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者,主动辞职行为会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2016-2021年发布独立董事辞职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康美药业案判决前后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引起的市场反应及审计师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康美案判决后,独立董事主动辞职日前后三天引起的市场反应显著下降了3.9%;在判决公布后,具有信息优势、年轻的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引起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高、低薪酬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引起的市场反应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地,审计师会关注独立董事辞职行为及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而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研究表明康美案判决对独立董事及资本市场产生溢出效应,为加强独立董事履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直接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上市公司传闻响应的角度对澄清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企业"回应方式"和"停牌策略"的作用。研究发现:两因素将对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产生影响,但两者在不同性质传闻样本中的作用并不一致。回应方式会显著影响负面传闻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而对于正面传闻,回应方式的影响并不明显。停牌策略将降低正面传闻澄清后的市场反应程度,但却增加负面传闻澄清后的市场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监管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高管联结的情景考察监管处罚间接威慑的有效性及其实现机理.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发生后,违规公司财务错报明显减少,而其违规高管联结的未违规公司财务错报反而明显增加.深入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发生后,违规高管更可能从未违规公司离职;但同时,积极发表否定意见的独立董事也主动从未违规公司离职,审计师对于未违规公司中高企的执业风险未有效调整审计决策.由此,上述公司治理的负面变化超过了正面调整,最终导致监管处罚间接威慑失效.最后,监管处罚间接威慑失效导致这些未违规公司的公司价值受到减损.综上表明,监管处罚要实现“惩一儆百”的治理效果,有赖于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协调配合.这对于监管层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79起控制权转移事件作为样本,测度和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本文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从主并公司股权结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短期市场反应的关系,本文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做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张路  罗婷  岳衡 《金融研究》2015,425(11):142-158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探讨首次公开发行超募资金的不同投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随着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增加而提高,超募资金为现金股利的发放提供了“资金源”。而且,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超募资金补充流动性的程度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说明大股东攫取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更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程度和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负相关,而且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市场反应比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公司更为消极。作为少有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超募资金投向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的文章,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文献,其研究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上市公司年报为契机从有限关注的角度研究了盈余公告的市场反应。选取2005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比了进入央视《交易时间》栏目的年报排行榜的各上市公司年报与未上榜公司年报受投资者关注程度的差异;并对年报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年报披露市场存在注意力的"显眼效应",进入年报排行榜的公司在上榜当天比未入榜的公司有更强的市场反应,且这种效应的来源是排行榜的作用,而非公司本身。  相似文献   

18.
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更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产品创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产品创新水平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行业竞争状况基本一致;上市公司产品创新与研发费用的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产品创新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经营业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大多采取跟进策略,主要属于渐进创新,创新的整体水平不高;上市公司产品创新水平既受国家经济实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制约;在股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产品创新的反应不明显,缺乏敏感性;要真正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产品创新,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必须产品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而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讨论和度量公司的声誉损失在产品市场上的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2年间294宗处罚案件,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受罚后三年内销售收入下滑了11.9%~17.1%,销售毛利率下降了2.4~2.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后下降幅度达到43.9%~55.1%,而来自小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之后并未遭受明显下滑。总体而言,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污名对产品市场有着实质性影响。本文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情境下产品市场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行业反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的反应是积极的;就每一个具体的配股事件而言,配股的股价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不大,而较多地受到市场大势、公司流通规模和配股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