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一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三是农田抛荒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使农业走出低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坚持…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的基本资料是土地。土地经营的规模程度,农业结构的配置和投入状况,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当前,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的情况下,的确没有土地的适度规模,就很难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农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综合经济效益,也就难以调动和刺激农户增加投入的积极性。要做到既不违背中央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广大农民的意愿,又能改变零碎分散,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和发挥转让费的微观调节作用。在农村实行土地有偿转让,符合我们的州情,对逐步推行规  相似文献   

5.
一、实质土地规模经营的实质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责任制的延续和发展,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容量上的扩大。种田大户或家庭农场就是容量增大了的家庭联产承包;各种类型的集体、合作农场在管理上实行的也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新形成的“大锅饭”。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所指出的:“中  相似文献   

6.
7.
在我们黑河地区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已是刻不容缓,问题真的是这样紧迫吗?回答是:是的。事情的缘由来自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区自1983年推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一方面因打破了超越现实的“一大二公”、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促  相似文献   

8.
土地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热门话题。本文阐述了土地规模 经营的内涵。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形式存在的弊端及其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局限出发,论证了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根据我市农村人均占地较多,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已初步形成,农业机械耕灌实力较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等市情,论证了我市农村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我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与思考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早在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论断。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庆丰村农民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多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在村办企业就业,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针对土地规模经营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沈滨 《开发研究》1999,(5):60-62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以提高土地资源报酬为核心的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表现为一种必然趋势。但由于其本身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而必须从我国农村的现实出发,创造有利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围绕这一过程对现存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实施创新,将农村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这是当前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极为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13.
自古以来农民以土为本,这个几千年来形成的并扎根于农民心中的传统观念,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而悄悄地改变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僵化体制,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干活“大帮哄”、劳动分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问题,使农民的生产劳动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直接结合,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商品经济的扩展,部分农民开始转向非农产业,而将原来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于是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土地集中的结果,必然要引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自1984年以后的几年徘徊,暴露出农业内部的深层矛盾,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人们对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中国老区建设》2007,(2):32-32
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位于克山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全村有耕地21300亩,926户,3926口人。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通过组建新兴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大机械的优势作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2006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700万元,入均收入达到5300元。  相似文献   

19.
江建辉 《乡镇经济》2004,(3):33-33,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贯政策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是现阶段农民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多渠道增加收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有效办法。这是农民首先创造与实践的,是对  相似文献   

20.
一、令人瞩目的成效一是农业生产"三率"得到明显提高,据33个试验示范村规模经营单位监测统计:农业劳动生产率,一般在15000到23000公斤左右,是当地一般农户劳均产粮的10~28倍,土地产出率,由1988年的亩均636.62公斤提高到1993年的796.9公斤,增长20.9%。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土地主要是中低产田或边远田,原来产量很低现在已接近高产田水平。粮食商品率,一般在95%左右,比一般农户高出75个百分点。二是多渠道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试验区无锡、吴县、常熟3县(市),从1988年~1993年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