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穆争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40-44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8.
9.
10.
<正>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信贷结构过度集中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显然,同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产生了非均衡效应,并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非均衡效应产生的微观基础。一、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非均衡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们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中介目标中的结构性扰动进行分离和识别。我们分别描述和检验了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信贷规模中介目标和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货币供给中介目标。通过具体检验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关联性,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机制和货币政策效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是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尹继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2):19-24,30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联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粱,各国中央银行对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随着金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作何种选择,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3,49(4):102-1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rad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Turkey by using a large panel of corporate firms and inclu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balance sheets and income statements of firms that regularly reported to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Turkey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8.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 differs considerably across firm types based on size and export performance under tight and loose financial conditions. Small and medium-size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firms with a low export share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access to bank finance, especially in tight periods. In addition,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firms with limited access to bank finance (small, low-export-share firms) tend to substitute trade credits for bank loans more aggressively in tight periods as monetary policy tightens. The large volume of trade credit on firms' balance sheets and its positive response to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shocks imply that the trade credit channel might subdue the traditional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盯住目标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不同盯住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作用关系和扰动响应,对货币政策数量、价格两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从实证结果看,中央银行选择盯住货币供应量具有相对合理性。中央银行应继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好地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盯住目标的数量调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数字金融发展会对既有金融体系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聚焦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宏观命题,立足于我国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导的数量型中介,运用我国商业银行、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深度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和控制影子银行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依然支持该结论。(2)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削弱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果是通过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弱化实体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而实现的。(3)上述弱化效应在以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低资本、低流动性和低报酬的银行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依据2008-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量企业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受企业异质性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高融资约束、高投资机会、高资产可抵押性和非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冲击、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基于准备金市场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为了对相对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实证判断,本文建立了宏观经济变量和准备金市场变量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通过识别假设把SVAR模型转化为包含政策变量和非政策变量新息(innovation)的关于政策变量的半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emi-SVAR)。通过准备金市场模型,界定了可观察残差项与结构扰动项之间的黑箱,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识别。实证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相对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准备金总额,也可以说是基础货币,并不是超额准备金和货币市场利率。识别的政策冲击反映了货币政策调控事件对货币供求的冲击,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际很吻合。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4(1):29-34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在-0.08-0.05之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