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讯》2007,(11):12-12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从3月8日起。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审议。由于这将是一部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的法律,它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宪法原则。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而审议物权法不仅成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它们就此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认为中国人大审议物权法意在维护社会稳定;它标志着中国向“民主法制”迈进了一大步:物权法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可见其重要性。《物权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为我们的市场经济生活找到了一个产权的制度基础。《物权法》是一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的基础性法律,从而奠定产权保障的法律基础,它连接了财产关系、经济关系,维护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维护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相关法律相比,《物权法》涉及了财产初始界定,也涉及财产的确认、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一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大法,它对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大众合法权益,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将对关于物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论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用物权法.  相似文献   

4.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历经13年酝酿和8次审议终于瓜熟蒂落。这部以“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的法律被置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的地位。[编按]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的《物权法》将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一项关于物权的根本大法,它与人们最重要的不动产物权——房地产物权息息相关。《物权法》的出台明晰和理顺了产权关系,改革了土地制度,健全了不动产登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我国制定物权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最终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物权法〉对进一步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权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周集锦     
政策能见度《物权法》审议获得高票通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根据《物权法》,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相似文献   

8.
乔蛟 《产权导刊》2005,(8):12-14
物权法是民法典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随着这部法律草案全文7月10日向社会公布,"物权"和"物权法",这些过去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陌生"词汇,必将逐渐为社会熟知.有恒产者有恒心.物权法律制度的最终确立,必将调动起亿万民众创造财富、爱护财富、积累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它在确立国有、集体所有和私有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同时,还突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物权法的出台和实施,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产保护有何重要意义呢?本期法务沙龙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上海企业法务沙龙由《上海国资》杂志社、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及一批资深法务人士共同发起创办。第4期法务沙龙于2007年5月举行,主题为物权法与国有资产保护。主讲人为昊理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明、中化国际法务部总经理刘文召、《东方早报》评论员鲁宁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博士宗绪志,主持人为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跃新和凤凰卫视记者黄达亮。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定原则是罗马法以来大陆法系各国物权法采用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都由法律作出强制性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或变更。本文从物权法定原则的涵义、必要性、局限性及完善等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财经月报     
两会聚焦物权法获通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上午高票通过物权法。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明确。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郑重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进程中,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民事法律,涉及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具有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物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体经济》2007,(1):48-48,F0003
2006年12月24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七次审议《物权法》(草案),创造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此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首次对城镇集体财产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07,(4):14-15
[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房东把自己的房子先卖给甲,并把房子交给甲使用;后由于种种原因,又把这个房子卖给了乙,并和乙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那么这个房子究竟属于谁?乙能否要求甲腾出房子?如果没有物权法,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有了物权法,答案就变得明确:不动产登记簿上登记的是谁,谁就是这套房子的主人。 有恒产者有恒心。作为民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权法就是一部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随着这部法律草案全文7月10日向社会公布,“物权”和“物权法”,这些过去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陌生”词汇,必将逐渐为社会熟知;而物权法律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0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以来,"物权"和"物权法",这些"陌生"的词汇逐渐为社会所熟知,物权法立法成为全民关注点,而伴随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审议,此种关注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8.
争议了4年多的《物权法》,将在今年3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表决。被称为“中国经济宪法”的物权法,因其“与每一个人的脚下寸土、头顶片瓦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创造八审纪录的同时(在我国,一部法律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表决通过),也收获了不计其数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20.
张波 《上海国资》2005,(7):54-54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