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然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价值的实现,要通过经营者的努力经营才得以实现。而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并不一致。企业的所有者要实现其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所有者与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财务主体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的本质是对企业财力的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企业的财务主体就是进行分配活动的主体。财务主体决定财务分配的范围、规模、方式及财务分配关系的基本性质。财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分配总是与分配权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财务主体首先必须具有分配的权力;第二,财务主体必须能够在拥有分配权的同时,对其所作出的财务分配决策承担责任,即财务主体必须有能力承担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第三,财务主体在拥有权力并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应享受其从事分配活动所产生的利益。这就是说,企业的财务主体是集权、责、利三者为一体的独立主体,缺少哪个方面都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财务主体。二、企业所有者与企业财务主体1.企业所有者与财产所有者。所有权既是指对某种财产的所有权,也是指对企业的所有权。但把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别开,对理解企业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各个要素资源的所有者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这一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作为签约人的企业参与者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第二,企业是由不同财产的所有者组成的,财产所有权只是交易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分配问题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理财环境的特点 ,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分配模式。一、企业分配理论研究的内容企业分配理论应研究那些内容 ,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从西方财务管 理理论来看 ,其研究的分配对象是税后利润 ,即主要探讨税后利润如何在企业和股东之间分配 ,其重点是探讨这种分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来看 ,研究的分配对象是利润总额 ,即研究利润总额如何在国家、企业、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之间进行分配。笔者认为 ,企业分配的对象应是对企业新创造价值(v m)的分配。为了与财务管理中的相关概念衔接 ,笔者将v m部分称为薪息税前盈余 ,即支 付工薪、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余。这样 ,财务管理中的分配对象便有了三个概念 :小口径的概念 ,仅指税后利润 ;中口径的概念 ,指利润总额 ;大口径的概念 ,指薪息税前盈余。为了和上述两个口径的分配对象相区别 ,我们称第三个口径的分配为广义的分配。笔者认为 ,从企业价值形成的角度来看 ,以薪息税前盈余作为企业的分配对象是比较合理的。当把企业分配的对象确定为薪息税前盈余后 ,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劳动提供者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有权的演进过程也是企业所有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所有权的内涵经历了从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到两者之间匹配的演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产生了代理成本,所以,解决委托成本问题的最终办法是在某种程度上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身份合二为一。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代理成本的降低、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要意义。MBO不能完全取代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并不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这种具有多权重新合一倾向的企业制度并不是古典企业制的复活,而是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通过企业制度创新稳妥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代公司制度恰恰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安排用以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的问题。依照现代公司制度,国家作为出资人退居到股东地位.以股东方式依《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由此形成了所有者拥有股权,并依照股权比例对企业重要人事、重大决策和收益分配行使决定权,  相似文献   

6.
自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以后,企业的投资者(股东)越来越多,股权比较分散,尤其是上市公司,如中石油2010年12月31日股东人数达1226937万人。投资者投资均是为了获取收益,达到使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就成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出现。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传统的管理特点是所有者同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同一是中小企业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管理现代化,不能完全照搬现代企业制度,而是在保持原有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具体管理方式进行改造,使企业管理符合现代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企业所有者管理才能与企业资产的不对称,所有者无法有效率的经营企业,继而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本文主要研究两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司控制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矛盾运动的纽结,体现股东之间权利配置上的竞争性合作关系。它不仅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有效降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负面效应。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存在独立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使得股东之间权利配置失衡。在我国政企关系的历史路径背景下,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滥用和保障公司控制权独立性是我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法律规制应与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以表决权的制度构造和对国有股权的监管为主要内容配置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 ,在上世纪 30年代由伯勒 (Berle)与米恩斯 (Means)成功地引入到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其主要思想为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一个条件 ,其中所有者的利益与最终经营者的利益可能往往背道而驰。并由此产生了旨在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针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Demsetz等人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条件有过深入地分析 ,在其基础上 ,讨论了拥有两家以上企业的所有者的委托行为 ,并且进一步考察了结合激励机制后 ,所有者的委托行为决策边界 ,进而从理论上解释了公司治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规范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企业价值的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是一个博弈过程,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考虑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企业内部所有权、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12.
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驻到企业,或由国有集团公司董事会派驻到企业,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控制的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该项特殊行政管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规范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行为,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规范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会计方面基本上保持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如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等的核算完全一致,其差异主要在于资本公积的核算,同时,《企业会计制度》对所有者权益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本文拟就这些差异进行分析。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由此可见,两种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是相同的,即“所有者权益一资产一负债”。它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说的“净资产”,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权”,而《企业会计制度》将其定义为“经济利益”。应该说,前者似乎有逻辑循环之嫌,因为所有者权益就是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权,而后者则更能明确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企业的所有者授权给经营者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形成了委托代理机制。但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难以保证经营者对所有者目标的认同。如果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的话,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一、从理论上分析,财务总监委派制应当是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两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通过委派财务总监,代表其履行对经营者的监督权,以加强所有权监督,维护其利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经营者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或团体)利益最大化的所谓“败德”行为。所以,现代企业制度下,既要给经营者合法的、独立的经营权,但也不能放松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为了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它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本质上看,它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西方国家中也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总监一般是由董事会委派的,行使对经营者的监督权。在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董事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分散的股东很难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董事会实际上代行了股东的权利,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可以起到加强所有者监督的作用。这里可以看出,西方企业的财务总监委派制表现的是一种企业行为。二、我国现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较多地表现为政府行为我国最早实行...  相似文献   

16.
构建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代理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不同;经营者更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规范经营者的理财行为,必须合理配置并行使企业内部财权,建立职业经理人财务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内外财务监督与约束,以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兵团国有资本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兵团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监管与评价体系,是兵团现代企业国有资本财务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快大 《企业家天地》2007,(11):245-24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兵团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监管与评价体系,是兵团现代企业国有资本财务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企业绩效的战略性提升,不仅要通过投资和制度安排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含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是一个权利束,由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处置权等一系列人力资本权利所组成。人力资本产权因其与天然所有者个人的不可分离性,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和使用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产权激励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给行为当事人以物质、精神的激励,使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身利益,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之后,如何加强对企业经营权的监督制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保障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热点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