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城乡老年健康及照料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老年健康及老年照料问题日益严重.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国家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从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残疾水平、自评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讨了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提供来源.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应时老年人口照料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城镇劳动力为研究对象,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劳动力的自评健康与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正向相关,表现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自评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余层级.但是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群体以外的群体之间,自评健康没有显示统计上的差异.检验不同性别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关系,男性与女性规律较一致,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检验不同年龄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仅表现为41-50岁年龄组随着地位的上升,自评健康状况变好;检验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东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地位上升,自评健康状况上升;东部地区与总体规律一致,表现为最下层级弱于其余层级;中部与西部地区呈现两头分化现象,社会经济地位最上与最下层级,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中间层级较好;检验不同婚姻状况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关系,表现为已婚群体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研究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相应健康促进政策制定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农合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采用自评健康状32况作为度量健康的指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的2006年,2009年和2011年的农村截面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现状。并将参合农村居民与未参合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基于Grossman模型,以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新农合、家庭人均收入、调查年份作为自变量来研究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研究发现,女性的健康状况要高于男性;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教育水平越高和家庭人均收入越多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参合的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状况比未参合要好,而且随着新农合程度的加深,新农合对参合者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就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意见上并不一致.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的数量和强度,以及其对于老年人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平均照料孙子女数量为0.52个,73.29%的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17.57%的老年人每周至少照料孙子女一次;在控制了社会人口特征和代际支持变量后,发现主要是隔代照料的强度而非隔代照料的数量对我国老年人健康产生影响;提供低强度隔代照料的老年人对其自评健康有负面作用,提供高强度的隔代照料则对老年人孤独感状况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位成年子女照料者的深度访谈,揭示了成年子女照料者在照料老年父母过程中的种种积极体验,例如欣慰和满足、快乐与亲密的感觉,获得思想成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等.这些积极的照料体验不仅强化着成年子女的照料责任感,也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和克服照料压力.研究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关于家庭照料者角色的更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市场经济转轨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中国妇女及她们家庭的福利.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加剧了妇女在工作和孩子老人照料两者之间的冲突.虽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意味着需要照顾的儿童数量在减少,但是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中国老年人比例迅速增加,并由此加大了照料服务的需要.妇女的工作与照顾责任的冲突对社会性别平等、对妇女本身及她们家庭的福利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推动对照顾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公共政策对照顾提供的关注,介绍女性主义经济学对照顾经济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照顾问题的公共政策,讨论这些理论和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以中国老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承  张颖 《中国市场》2011,(3):40-46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2008年的数据,将被访老人父亲的受教育年限与其配偶的受教育年限作为其自身受教育年限的工具变量,分别在线性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下,估计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状况使用了自评健康和MMSE二种不同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仅控制人口因素时,受教育水平对男性老年人自评健康有5%水平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老年男性自评健康差的概率降低0.006,而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的,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这种效应消失;在控制了社会经济因素后,受教育水平对女性老年人自评健康有负向影响。受教育水平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有1%显著性水平下的正向影响,而且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仅控制人口因素时,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男性老人认知能力受损的概率降低0.014,而女性老人认知能力受损的概率则降低0.030。是否控制生活习惯对这种影响的规模几乎没有作用,但是控制社会经济因素会增大这种影响,其中女性群体的增幅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1993、1997和2000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探讨个人、家庭和社区层次社会经济因素对已婚妇女婚居模式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居住模式稳定大于变迁:从夫居的习俗依然流行,且呈上升趋势,而从妻居仍就十分罕见;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与从夫居呈负关联,与从妻居呈正关联.文化传承和经济因素共同制约妇女对婚后居住地的选择.一方面,传统文化依然通过婚姻居住模式而延续着.另一方面,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都市化进程的深入提供了变化的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赋予妇女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她们可能突破传统的从夫居习俗,增加与父母同住的机会.社会转型时期的居住模式对家庭养老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在陕西省进行的"陕西省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健康自评、心理福利自评两个个体主观感受变量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个体主观感受状态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自理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较好的健康自评和心理福利自评将显著提高老年女性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器械支持自理能力.研究结果为增加农村老年女性主观感受,从而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商》2016,(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城乡"空巢"家庭迅速增多。21世纪空巢家庭将是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我国老年人口家庭居住、健康照料状况报告,我国"空巢"老年家庭迅速增长,已占比达31.77%。空巢家庭的老年人面临的经济支持、精神需求、疾病医护等等问题,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及个人共同努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