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投融资水平和效率。做好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如何推进金融创新进行了分析,对于我们整合优化资源、搭建公共平台、创新跨越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因素对我国地区国际贸易发展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能  刘凤朝 《现代财经》2006,26(7):64-68
地区开放度的非均衡分布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金融视角研究地区开放度对区域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深化有利于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出口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正式金融。  相似文献   

3.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已是一种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化基础上的金融经济。金融发展也成为构成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方面之一。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区域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促进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地区长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监测"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协同合作和推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评价、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构建区域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省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地理区域和经济距离两个维度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征;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性特征,且影响因素也具有区域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现实价值取向和研究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的需要,从金融规模总量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重新界定了区域金融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及其深层次的原因.针对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问题,提出了东北地区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郑曦卿  贾宏杰 《经济师》1999,(4):104-104
“双优”发展战略是农业银行总行在正确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为加快商业化转轨步伐,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职能作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根据农业银行的实际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也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标准,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界限,把有生命...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两会”隆重召开之际,陆桥沿线部分城市领导联谊活动再次举行,共商推动陆桥沿线城市发展大计,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发展,这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也反映了陆桥沿线各旗人民加快发展的共同愿望,加强沟通联系,努力把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我们在座各位的共同任务,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扎实有效地工作,陆桥沿线各城市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陆桥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首先简要分析了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就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制定金融产业政策,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胡伟谊 《江南论坛》2004,(12):37-39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原有的金融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格局,并在纷繁复杂的同业竞争中统揽全局、运筹制胜,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变化,准确把握经营定位,适时调整经营发展策略,进而在改革发展中深化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提出的“五大规划”是黑龙江发展的重大转型,同时也是黑龙江金融产业发展的机遇转型。黑龙江金融产业要结合区域特点,实现“五大规划”历史机遇和业务发展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黑龙江金融产业发展,进而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的实证研究框架,以面板协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空间误差修正模型(SpECM)和面板动态最小二乘回归(DOLS)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具有显著的研发创新效应,但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省份相对滞后,分产业的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也与中、东部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说明金融发展的效率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以金融发展促进中西部省份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区际及国际贸易联系、促进省份层面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共享技术空间溢出效应是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以及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之后,当前的金融发展理论更加注重制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产权制度、法律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旨在对制度与金融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中国金融发展产生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艳梅 《现代财经》2004,24(8):14-18
引入金融深化理论,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金融抑制现象一直存在,任何有意无意的金融抑制,都加大了改革的成本,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的障碍,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金融抑制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供给方面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创造条件;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增强竞争能力的对策:中小商业银行消除金融抑制,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深化中寻求持续稳定地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金桂华 《当代经济》2003,(11):58-58
一、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拉大,金融支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些矛盾与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苏北大发展”与南北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新世纪市场经济深化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提出并论证了实施“苏北大发展”战略以及在南北经济一体化中加快发展苏北的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趋势和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区域经济发展拥有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目前,我国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性规划.“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规划离不开金融创新做支撑.文章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金融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淑芳 《经济论坛》2010,(11):97-100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金融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内蒙古金融发展表现为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低于全国水平,金融发展结构不合理且金融发展效率低下。今后要在处理好金融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和谐的区域金融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地区金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把握金融科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σ收敛和时空β收敛等方法分别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逐渐走低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呈自我强化态势;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σ收敛特征;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时空β收敛存在明显差异,东北呈发散特征,西部、东部和中部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收敛速度,随着时间推移,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9.
梅丹  周松 《经济地理》2008,28(1):91-95
面板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5年我国城市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是正相关关系。不同区域位置和不同规模城市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中介效率,促使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是城市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区域金融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助力,而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亦有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区域金融的金融发展率、金融相关比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全貌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