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650年以前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明末,东洋贸易之利倍增,所谓“往时闽中巨室,皆擅海舶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岐,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牣,先朝禁通日本,然东之利倍蓰于西,海舶出海时,先向西洋行,行既远,乃复折而入东洋”.自十七世纪开始至二十年代初,在这二十余年间,每年到达日本的中国船,约为三十艘至六十艘之间,但自1631年日本施行生丝垄断贸易的“丝割符法”以后,翌年,航日本的中国商船立刻减至四艘,盖因中国商舶赴日本的贸易,以生丝为主,一旦生丝贸易受到限制,赴日贸易的中国船随即顿减.自从1633年日本施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航海通商,自是而后,就造成中国的海外贸易商到达日本做生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1600年的关原之战夺得日本统治权的德川家康,十分重视对明贸易,一上台便为重建中日邦交、恢复勘合贸易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尽管德川家康费尽心思,终明之世,日本始终无法改变明朝的对日贸易政策。不过,在幕府的鼓动下,到日本从事走私贸易的华船越来越多。中国因此被列为江户幕府的"通商之国"。  相似文献   

3.
晁中辰先生的《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捧读一过,深深为其深厚的积累、鲜明的个性和流畅简洁的文笔所吸引。首先,该书是关于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的个性思维的结晶作者关注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有二十余年之久,在这个领域已发表了二三十篇论文,因而具有了成书的基本条件,形成了自成系统的观点体系。把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放在一起讨论,本身就需要较好的驾驭能力。因为海禁本来就是要禁止海外贸易,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官方贸易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明代以前,要么是官方派船出海,要么是经官方许可后出海贸易,外国商船亦不…  相似文献   

4.
明代后期 ,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 ,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 ,准许私人出海贸易 ,因此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日本等地贸易 ,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 ,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这些移民海外的华人 ,以其辛勤的劳动 ,为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官方间的通贡互市贸易向民间的私市贸易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着重考察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并进而分析其历史条件。 一、明代中日官方间通贡互市贸易关系的建立与实施 明朝与日本间的通贡互市贸易,始终是构成明朝整个官方朝贡贸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到了明朝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元末明初之际,日本正值南北朝对峙时期(1333—1392年),一些落魄的土豪和失势的武士、加之那些破产的农民及贪利的商贾,便纷纷下海沦为海贼、或结成海贼众(有组织的海盗),不时地对中国沿海及朝鲜半岛诸地进行骚扰。为此,明太祖朱元璋屡屡遣使日本谕其称臣归顺,但明使之至日本,皆止于怀良亲王所把持下的大宰府,因而大多不  相似文献   

6.
明代南京的丝织业,无论是官营织造的机构数目、生产规模,还是民间丝织业的生产实力,以及官民营丝织业的生产量、丝绸品种质量、丝绸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自此,南京成为丝绸生产重心之一,同苏州和杭州一起,奠定了三大城市丝织业的坚实基础。 一、明代南京的官营织造业 南京的官营织造业自昔兴盛。至元十七年,元廷就在宋贡院旧地置东织染局,以后又在旧侍卫马军司置西织染局。仅东局就有“人匠三千六户,机一百五十四张,额造段匹四千五百二十七段,荒丝一万一千五百二斤八两”,规模不小。入明以后,南京先为都城,后为留都,有了这种政治地位,官营织造业更为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海外贸易的经营与利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解除海禁,设立海关,允许商人出洋贸易。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海关贸易规模之巨、出洋商人数量之多,都超越前代。过去治清代海外贸易史的学者,多从宏观的角度考察外部状况。然而,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否,同其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本文力图探讨清代海外贸易经营方式和利润分配的特点,以便了解海外贸易的全貌。 一 清代海外贸易具有如下四种经营方式: 其一是自船自营型的。船长不仅拥有船舶,而且置货亲自出洋,实现贸易和运输一条龙。由于总投资额颇大,船长不是富家巨室,也须倾注家业,造船置货。他们的商船通常只能是中小型船只,而且出洋时仍然招揽其他客货。清初去日本贸易的船长有些就是这种情况。 其二是委托经营型。那些身份显贵、家财殷富的“有力之户”往往不亲自出洋,而是充当船舶主人和货物投资者,委托他人担任船长出洋营运。接受委托的船长,通常是投资者的亲戚或手下心腹。不少办铜官商则是请富有经验的行商出任船长。既然是代理人,船长就必须管理投资者的货物,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销售。船长从利润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收入。 其三是租贷经营型。“商家一船造起,便为致富之业,欲世世传之子孙,即他年厌倦不  相似文献   

8.
重点     
《商周刊》2013,(18):14-14
青岛距自由贸易区还有多远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青岛论坛8月22日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发展前沿热点及青岛的发展机遇。据统计,目前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达15万亿美元,2012年GDP总量合占全球GDP的21.4%,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8%以上。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日本、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居第四和第六位。三国自贸区建设不仅对促进贸易合作有着推动作用,也将对稳定全球经济和贸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中日经济贸易的总体状况分析1、从贸易上看,1972年中日贸易总额是11亿美元,1981年上升到100亿美元,1985年达189.6亿美元。1985年中国方面出现了近60亿美元的逆差,中方不得不减少从日本的进口,因而1986年和1987年两国贸易有所下降。1988年又有回升,达到193亿美元①。现在中国是日本第五大贸易伙伴。就中日贸易关系来说,两国贸易额虽有很大增长,但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大都是石油、煤炭、粮油食品、土特产品、畜牧产品、纺织品等初级产品。这种贸易结构若不改变,双方的贸易或者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或者由于缺少后劲,难以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我国对日贸易逆差,1985年为60亿美元,1986年为51亿美元,1987年为40亿美元;约占我国全部外贸逆差的89.3%。要彻底改变中日贸  相似文献   

10.
一、日美贸易关系回顾1853年美国佩理将军率领海军舰队要求日本开放国门,建立通商口岸以利于美国对日本进行贸易。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向近代经济社会转变。西方列强对日本的贸易掠夺和政治强权导致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随后日本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霸权竞争。随着亚太地区日美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以珍珠港偷袭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美战争。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通过对日军管而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并乘机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冷战开始,日本得到美国政府的极力扶持。日本…  相似文献   

11.
“黑船来袭”、“外国企业对日攻势激化”——近一两年,类似的新闻标题频频出现在日本的报刊杂志上,非常惹眼。 历史上,日本曾有过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时期。100多年前,在亚洲各地肆意妄为、以武力相继敲开中国、印度等东方古国大门的西方列强,也把炮舰开到了日本沿海。继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舰抵达日本浦贺(今横须贺市)后,西方列强不断以武力相要胁,强迫日本开放门户。1863年和1864年,西方军舰先后炮击鹿儿岛和下关。由于西方军舰大都呈黑色,故被称为“黑船”,这些炮击事件,也被称为“黑船事件”。 与历史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黑船事件”不一样,如今被称为“黑船”的,不再是代表武力的坚船铁炮,而是指外国企业登陆日本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最近一两年,无论是被视为经济支柱的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包括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油轮运输、液化气运输、特种船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内的中国国际航运业也蓬勃发展起来。2007年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为28亿吨,同比增长13.1%,是1978年的6.5倍;其中远洋运输货量达5.89亿吨,同比增长14.3%,为1978年的16倍。2007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64.1亿吨,同比增长15.1%,  相似文献   

13.
合作研究     
赴日参加石炭系和二叠系、腕足类对比项目的研究工作应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中村耕二教授的邀请,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廖卓庭于1986年10月4日至11月23日赴日本就石炭系和二叠系、腕足类对比项目进行合作研究。在日期间,首先在札幌北海道大学观察了采自斯匹茨卑尔根、伊朗、土耳其、希腊、巴基斯坦、印度、日本东北部北上山地二叠纪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990-2012年UN Comtrade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强度和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中国在日本农产品贸易出口中的地位更加显著;较强互补关系主要由个别农产品所致;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本文认为,尽管日本对部分农产品设置了非常高的关税壁垒,但中日农产品的贸易联系仍然紧密,今后中日两国应加强农业合作和相互投资,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提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对日劳务输出的方式二战结束后,日本禁止企业雇用外籍劳动者。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1981年,法务省正式在签证类别上设立了"研修"的在留资格,以这种变通办法引进外籍"研修生"来日本研修,缓解劳动力不足。中国对日劳务输出就是在研  相似文献   

16.
1978年6月2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人的预见性,为中国船舶工业指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我们造船工业应该打进国际市场;我们造的船比日本便宜,我们的劳动力多,一定可以竞争过日本;要多造船,出口船,赚外汇;可以在上海、大连、广州等地组  相似文献   

17.
15年来中日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取1992—2007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从两个断面4组指标的对应关系出发,分析了中日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随着中日出入境旅游客流量的增长,双边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出入境客流量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显著推拉关系;从中日两个断面,构建了出入境旅游对进口、出口及进出口贸易的6个推拉模型;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日本占中国入境旅游比逐渐减小,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也随之减小;1992年以来中国占日本入境旅游比和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逐渐上升,且增长趋势与波动周期具有较强的时间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Static GL index)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index)对2001年至2012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点,只有少数的农产品如水果、坚果、蜜糖及烟草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别是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水平日益提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威胁加重。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省近1000家商家企业被授予"正版正货"。7月25日,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4年7月,广东省有近1000家商家企业3000多间门店被授予"正版正货"牌匾。此次会议确定本年度粤港将在5个领域展开17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梁家丽表示,推动粤港知识产权贸易是专责小组的一个合作重点,去年完成了包括举办粤港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等16个合作项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宪民则介绍说,下一阶段,双方将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及服务  相似文献   

20.
应日本日中经济贸易中心的邀请,由辛国发等5人组成的中国纺织工程建设考察团于1986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日本进行了访问。期间,访问了10家从事纺织、化纤工程建设的公司,参观了正在建设的吉村北陆毛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