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架构出发,基于"人-过程-技术"三角关系,设计了一个实用的IT资源管理评估框架,该框架包含IT基础设施、IT流程、IT团队三个顶层维度,以及其下层详细的维度,用于评估信息化企业的IT资源管理水平,为企业IT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我国信息化背景,以动态能力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IT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将其分为IT资源的拥有、IT能力的应用和IT能力的改进三类.文章分别研究了这三类IT能力如何透过运营效率和运营柔性来影响企业的绩效,为IT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ITIL的无限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事实上的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IT基础设施库(ITIL)包含着如何管理IT基础设施的流程描述;它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IT服务与企业业务,提高企业的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和水平。ITIL可引导组织高效和有效地使用技术,让既有的信息化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系统规模日益庞大,传统的IT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IT管理需求。文章认为,ITSM应用于电力行业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电力行业IT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IT服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平台。在以ITIL为核心组织架构的IT服务中,搭建以"云计算"为平台的IT基础设施,将有利于提供电力企业更高稳定性、高质量的IT服务。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强化资源的整合和全过程的优化,以实现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和物流功能的集成化.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对物流企业绩效的贡献度,物流企业必须面临IT治理问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具备不同的物流能力体系,从企业高层、业务部门和IT部门三个维度的治理权限出发建立五种IT治理模式,物流企业应该依据自身能力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IT治理模式,对改善IT应用绩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玲 《商场现代化》2010,(15):102-103
本文以北京市IT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现代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相关数据,在综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技术对工作应激水平和工作应激反应感受进行了评价。得出北京市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程度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需引起企业的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7.
基于烙印理论,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具有IT经历的CEO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IT经历的CEO会发挥数字化领导力的企业家才能,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具有IT经历的CEO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企业,CEO的IT经历对新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相比IT职业经历,CEO的IT教育经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拓展了CEO的IT经历的研究范畴,也从CEO经历的视角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项目实践提出企业在IT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当理解企业的IT工程本质上是管理工程,IT投资项目要以支持组织业务为基本目标,以保障项目的投资回报。项目的投资回报可以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效率的改善等方面来全面认识。同时,IT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是改善投资回报、提升项目价值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闫琦 《中国物价》2012,(3):72-75
企业究竟采用哪种营销模式才能获得一条高速高效的供应链,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每个IT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戴尔和联想作为代表企业,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对IT企业不同营销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为IT企业获取更好的营销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近年来发展迅猛,IT治理理论为企业的IT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管理和控制框架。本文在分析银行IT外包内容和管理需求基础上,以IT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银行IT外包管理框架,不仅对银行加强IT外包管理提供借鉴,促使外包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也能推动IT外包行业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1.
IT企业的竞争就是研发人才的竞争。面对流动率较高的这一群体,文章以西安地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建立IT企业研发员工离职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却是企业面临考验。在当前的局势下,如何留住客户、发展客户,是企业面临的普遍严峻问题,IT企业当然也不能够独善其身。所以,IT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方面,以此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到达赢得客户的需要。但在目前看来,"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机制的实现,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个想法,从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IT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IT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竞争现实,分析企业的生存状况及其竞争力。通过实地调查企业,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讨论IT企业生命力的指标,并对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试图为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分析工具;从而为IT企业提供获取竞争优势的对策以及赢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为现存IT企业调整内部结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软件开发企业的IT服务规划及ITSM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IT企业(特别是软件开发企业)应用ITSM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仍然缺乏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成功案例。广东中望软件公司通过IT服务规划与实施项目,研究如何在软件开发企业中应用ITSM和ITIL最佳实践,提出了进行IT服务规划与实施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模式,将IT服务规划的方法概括为PPMT模型,即对流程、组织、管理、工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并将实施IT服务规划的策略概括为"管理分步、功能分期、观念重建、持续改进",在IT服务管理成熟后,可将其他产品和业务整合到统一的IT服务管理体系中,最终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领导力的提升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培养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在这一领域,我国IT企业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其管理人员领导力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给企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本文以领导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切入点,分析目前IT企业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而为IT企业提出提升管理人员领导力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会敏  董淑华  赵颖 《商业科技》2008,(33):130-130
随着IT产品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对IT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理,不仅是环保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需要,因此,IT产品的逆向物流已成为企业的热点话题。本文以逆向物流的基本理论为背景,分析了IT产品逆向物流的现状和特点,并针对IT产品实施逆向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IT产品回收再利用、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研发低耗能IT产品,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对IT产品的逆向物流运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IT市场重心由"技术和产品"转向"应用和服务",IT产业的发展战略也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已经成为IT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服务产业也成为利润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潘淑清 《江苏商论》2008,(5):141-143
竞争和垄断究竟哪一种市场结构更有利于IT企业技术创新、更具创新优势,一直是IT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主流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进步。但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垄断是市场对竞争成功者的一种奖赏,垄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盈利率、拥有较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本文以IT企业为例,对IT企业合作创新中的内在动因与合作各方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支持了后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IT产品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对IT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理,不仅是环保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需要,因此,IT产品的逆向物流已成为企业的热点话题。本文以逆向物流的基本理论为背景,分析了IT产品逆向物流的现状和特点,并针对IT产品实施逆向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IT产品回收再利用、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研发低耗能IT产品,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对IT产品的逆向物流运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IT风险控制与审计是企业IT治理的关键环节,科学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策略与审计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治理与管理的重要内容。IT治理、IT控制以及IT审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的关注点在于风险与保证。IT治理必须在风险与利益之间找到均衡,通过IT审计不断促进调整IT控制环境,使组织在风险可识别、可控、可管理的环境下保证组织利益最大化。企业IT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应当从"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面设立风险管理职能,并辅以审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