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继铭 《中国金融》2007,(22):22-24
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全球经济失衡现象仍在持续,当前表现为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和亚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顺差。顺差国大部分经常账户顺差以增持外汇储备的形式流入美国,压低美国长期利率,刺激其消费增长,经常账户赤字和资本账户盈余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观察者都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原因归结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即以货物贸易顺差为主导因素的经常账户顺差和由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带来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显然,货物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性增加的基础性因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  相似文献   

3.
从1971年开始,美国进入长期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时期,今后还将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巨额财政赤字、储蓄过低、美元特权的存在、新兴经济体的汇率选择、全球储蓄过剩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需要适时调整,其最根本出路是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持续多年双顺差,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而2013年再次恢复双顺差。本文探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并不一定是坏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顺差国相对逆差国是具有相对优势的。第一期顺差的扩大对应第二期顺差的减少,逆差国相同。本文将用跨时均衡理论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动态均衡的分析,动态均衡即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是结构性逆差,不应诉求美元贬值或迫使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等数量性调控手段而加以改善,而应善用因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而输出的回流资本,一方面购买国内因产业结构升级而无法生产或少生产的国外廉价商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必需品或中低端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提高国民福利;另一方面与国内因补偿性逆差或资源性逆差而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国内高端技术有效结合,提高国内生产率,增加国内GDP或扩大财富,稳定美元的储备地位,并利用增加的GDP、财富和美元的储备地位,使得NIIP/财富或△NIIP/GDP的比率保持在一个可容忍的稳定水平,加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同时将部分过剩的资本输至国外,与国外廉价的劳动力或优势资源相结合,获取高额的资本回报率,保持收入账户的盈余,降低利息偿付的压力。这样,净外债的增加加速了美国的经济和财富增长,进而强化了美元的储备地位,而经济的增长和储备地位的巩固又吸引外资流入,实现了良性的经济循环。因此只要美国仍能保持这一增长模式,且存在无限的生命周期,美国就能做到无穷的蓬齐博弈,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可持续性就不会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功调节来说,明确的政策目标至关重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目标应是实现资本输出国向资本输入国的转变,以便继续通过资本净流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当局需要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将经常账户余额由顺差逐步调整为可维持的逆差状态,并以此与金融账户的适量顺差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未来十年,中国可能会面临小幅经常账户顺差(相对于GDP的比率)与嬗变的资本金融账户余额(既可能顺差也可能逆差)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进入调整变换期,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加大,但中长期看,货物贸易顺差不会出现真正的反转,资本与金融账户顺逆差也是可以接受的。各项指标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中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短期资本大进大出会放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国际收支结构演变中也存在一定的宏观经济金融风险。因此,需要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以有效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步入新世纪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借贷双方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形成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大账户的大量盈余.通过观察发现,这种双顺差的局面呈现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并且,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策烙印,双顺差的形成和发展持续性的趋势明显,推断2013年后短期内经常账户差额有占国际收支差额大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反映了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经济政策和外汇管理体制不断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家外汇管理局1982年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2~1993年的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与逆差互现阶段,1994~2013年的持续双顺差阶段与2014~2016年的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阶段。笔者结合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经常项目跨期理论,运用一般分析和项目分析方法,对这三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和一些特例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联系密切,受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