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市场失灵”缺陷和隐忧,因而政府“有形之手”要在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内容引导以及完善文化艺术保护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和精神基因,文化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面临优秀传统文化的断层、强势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事关祖国统一的两岸文化认同问题。要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有效的“扬弃”,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强化主体文化意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提升和新的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就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宁夏“十二五”期间,要做到以奖代补,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持续发展;直接补助,扶持“星级”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直接补助,扶持研发和培育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扶持举办和参加大型展会,借助平台进行展示、销售、预定文化产品;积极扶持融合性文化产业地发展、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等六个方面,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文化资源丰富不代表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问题,如何把握文化资源的特征、品质和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立法和政策引导,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机制,建立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调机制,探索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机制,才能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文化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7.
杨乐 《企业活力》2011,(2):20-22
文化需要科技,科技也需要文化。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说明了科技在提升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政策扶持、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用高科技弘扬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等措施使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其培育的路径就是实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铸造“文化+”的发展形态。推动鞍山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振兴钢都、建设文化强市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举措。本文重点介绍鞍山八大文化主导产业,并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推动鞍山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陕西文化产业特色的定位和文化强省的路径区域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陕西文化要具有综合竞争力,必须要凸现陕西文化的特色和个性,而特色和个性的形成,就需要充分挖掘陕西资源中的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陕西省以“周、秦、汉、唐”为核心的历史传统文化资源,却构成全  相似文献   

10.
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  相似文献   

11.
杨乐 《企业活力》2011,(12):18-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们要紧抓历史机遇,树立大文化意识,深入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创建更加优秀的现代文化,强化文化产业理念,做强文化产业,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荣海 《活力》2004,(1):17-18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来临,文化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文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性文化传统具有开发文化市场价值、建构文化产业经营的资源性优势。以东北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本山传媒,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民间“笑”文化,集中体现了东北地区的人文魅力,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与经济效益。本文以此为例论述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经济的共生性关系,并对实现“文化与经济共进双赢”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危机时期,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买房、购车等大宗消费成为困难的时候,人们会将“闲钱”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要,又符合其承受能力,就会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口红效应”。中共十七大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在提升文化的“口红效应”。  相似文献   

15.
高建忠 《西部财会》2013,(11):12-14
随着首届社火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宝鸡市陇县变得家喻户晓。但是,小小“社火”能否形成产业,能否成为文化产业的引领者,能否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该县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深入调研,找准了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要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文化强国”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是大势所趋。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河北省自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以来,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文博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企业的盛会,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博览会,它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我国文化产业链条,打造一个信息交流、产品销售、项目合作的平台。越来越向“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方向迈进,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既然一个国家、一个产业都有一个目标、定位、内涵,那么作为一个文化企业,就更娶有它的目标、定位、内涵,说白了,也就是要有它的企业文化。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还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有超越其他类型的企业文化。那么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如何建立呢?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各地区的“十一五”规划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自治区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和以“文化立市”。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被誉为现代化建设中的“智慧产业”,也是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江苏省武进区是我国县域经济排头兵,“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敢为人先的武进区,看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着力提升该区“春秋文化”、“书香文化”、“水乡文化”、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江浙沪三省市要对自身的海洋文化发展路径做出明确定位。而明确定位的前提条件是要分析影响路径选择的各项因素,具体包括自然海洋资源、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等。之后,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各自找出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极,如江苏省海洋生态文化景观业、上海市海洋休闲文化高端服务业、浙江省海洋休闲文化体验业。最后,通过遵循“竞争—协同—再竞争”协同发展路径、开展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海洋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跨地区打造人才孵化基地的方法,最终实现长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