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环境和手段的变化,市管县所带来的各种矛质逐渐显露.通过对市管县体制的变迁、作用、困境的叙述,总结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实践经验及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科学认识省管县体制改革,探索扩权强县在人事、财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省管县"财政管理改革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财政体制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省级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县级经济的自身发展能力、市级财政实力三个方面的因素,此外,推行“省管县”特别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省、市、县”之间的关系;二是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和财政管理“单兵突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与探索.目前,已有24个省份实行或者开始试点,2012年在全国全面实施.试点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深层次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迫使我们从创新和纵深的角度,对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整体设计与实践的科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多维思考与实践探索,以期逐步建立起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保障有力、管理有效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构建一套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与探索。目前,已有24个省份实行或者开始试点,2012年在全国全面实施。试点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深层次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迫使我们从创新和纵深的角度,对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整体设计与实践的科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多维思考与实践探索,以期逐步建立起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保障有力、管理有效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构建一套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其实,东部有些省份已经在试点"省管县",为什么要推进"省管县"改革?其体制比现有"市管县"有那些优越性?通过对"市管县"体制回顾和分析,以及"省管县"体制的优点,来阐述"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从智慧民生、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设创建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使用Stata计量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卫生机构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市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创新的系数为负,卫生机构数、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对城市创新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只有尽快抓住机遇,完善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并细化落实,才能真正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浙江省针对自身的客观条件,通过扩权强县,从扩大经济管理权限到人事权,再到行政权限,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在省管县体制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县城经济飞速发展,财政递增率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等16年连续居全国第一,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的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区榜首.实施省管县体制改革,要取得...  相似文献   

9.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运行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成效,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一财政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如行政与财政建制不配套、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依然存在、信息反馈失真、监管滞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同行,力求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二是强化省级财政实力,确保改革成功;三是狠抓预算管理配套改革,使省管县体制规范有效推进;四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双管齐下促进改革。  相似文献   

10.
11.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徐金河  朱文涛 《物流科技》2011,34(11):51-53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太仓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太仓港如何在长三角众多港口中异军突起,错位发展非常重要。作者提出了五个建议,希望能给太仓港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仲武 《价值工程》2012,31(18):282-284
通过对国内现有供暖方式的优缺点对照分析,提出长三角地区供暖方案选择的原则。水源、地热源、空气源与太阳能相结合的多元化供暖模式将会是发展方向,供暖末端系统宜选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或热风采暖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利用FDI为引资地区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创造了一个高级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吸引高质量的FDI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自主创新与利用FDI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及利用FDI的协整关系,发现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利用FDI之间既存在正的、也存在负的长期均衡关系。据此建议,加大高质量FDI引进力度,提升长三角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本土公司创新产出的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春 《价值工程》2009,28(6):59-61
科技资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它的核心资源是R&D资源。首先,从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描述;然后,从安徽省与长三角R&D资源配置、R&D资源投入强度两方面进行对比,并指出安徽省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从而提出优化安徽省科技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为样本,利用熵值法分别对物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测度和分析,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PVAR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经济增长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形成良好合作互动;合理规划,齐头并进;把物流业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区域,但分属三省市,各地利益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经济难以协调发展。这种冲突尤其以三省市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的矛盾最为突出。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剖析了“长三角”交通运输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长三角”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玲 《物流科技》2010,33(7):27-30
随着物流发展呈现区域层面的融台趋势,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区域物流合理化问题。虽然实际运作中频频提出协同观念,但是通过整合区域物流资源.进而达到区域物流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等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因此。选取长三角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化管理理论构建物流资源的管理体系,并结合Arena仿真技术对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树立区域一盘棋.以确保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长江三角洲演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透过全球城市区域的理论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当前的产业与空间发展进行剖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逐渐显现出"网络+等级"的演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区域发展的匀质化、多中心化和服务中心的等级重构.产业结构处于激烈的变动重组之中,城市区域功能分工逐渐清晰,南翼与北翼的总体发展差异日益凸显."沿路、沿江、环湾"总体发展态势进一步强化,次区域发展组团展开新一轮的竞合重组.上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正不断强化着长三角的"中心-腹地"关系,并深刻地改变着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经济危机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趋紧的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出发,从三个地域层面总结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根据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加快,分析得出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优化过程中将形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现代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