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缺劳工几千万人,仅广东缺工200多万人,福建缺工60万人,山区民营企业。工荒“现象更是雪上加霜,不分生产旺季和淡季都在招工,但又招不到几个人,开工率只有70%—82%。  相似文献   

2.
大量民工进城,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以往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民工潮”,在2004年被大规模的“民工荒”所取代。自2003年底,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区出现招工不足现象,从事一线操作的工人缺口很大,不少企业被迫减产停产。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约为200万人,企业缺工率在10%左右;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深圳缺工40万人,东莞27万人。整个珠三角缺工在200万人左右。在福建泉州和莆田两市共缺10万人。浙江温州等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民工荒”的出现。已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报告称,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逾2500万人,2006年城镇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而另一方面,"民工荒"却正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中国社科院2007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表》结果显示:目前能够全部招满工的企业只有不足32%,另有32%的企业招到用工量的75%以上,至少有1/3的企业缺工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近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可是与之针锋相对的情况却是:市场供过于求、岗位不足的现象在2010年仍在不断延续。这种情形在节后火爆异常的各大人才市场可见一斑。为何处于供求双方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竟然成  相似文献   

5.
2010年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同时,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6.
从“民工荒”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从2004年春节起,遭遇了20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民工短缺(专家称之为“民工荒”),民工短缺最先出现在东莞,然后迅速在整个珠三角地区蔓延。据专家估计,到2004年止,该地区整个加工制造业缺口高达200万人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工率几近一半。为此该地区当年许多中小企业因为缺工而减产,有的甚至已经倒闭。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是,今年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却爆发了"民工荒",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民工.  相似文献   

8.
"林总,新春劳务供需见面会到你们企业登记应聘的求职者,实际到岗的有多少,原有的员工春节后返岗率如何?现在生产如何?还缺工吗?""郭副县长、邓局长,让你们费心了,前几天的招聘会,来我企业登记应聘的求职者,现正陆续前来报到,目前已到岗的有30多人了。而且老员工的返岗率达到了93%,创下了新高。从企业现有的订单来看,用工紧张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从企业满负荷工作的要求看,大约还缺二、三百人。"2013年以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近,我们就国内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情况,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几个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中,与劳动保障部门及部分企业、民工进行了座谈,并深入企业进行了调研。(一)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尤为严重1.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广东现有的1900多万民工主  相似文献   

10.
自1989年第一次"民工潮"的出现,20多年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但从2003年起,一种被媒体称之为"民工荒"的现象却开始在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进入2004年,"民工荒"现象进一步蔓延,福建、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的一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缺工现象>的统计报告指出在2004年第二季度,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12个城市,有70.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但用人单位的招工名额则达到108.7万人,缺口38.3万人.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进入下半年,在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江西、湖南等地都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吉玲 《新前程》2009,(7):6-6
本刊上期对于世界上最好的工作颇费笔墨,无独有偶,引来万人竞艳的中国"山寨版""绝世好工"--"薰衣草天使",6月16日热闹出炉.  相似文献   

12.
于淑霞 《中国就业》2011,(10):54-54
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但如何看待职业教育的走向,如何制定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具体的培训行业中的发展规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市场运行表明,2010年缺工5.18万人次,缺工工种以技术操作类、三产服务类工种为主。技术操作工、缝纫工、餐饮服务员等是长期以来需求量最大、也是缺工最突出的工种。  相似文献   

13.
当家电巨头海尔万人裁员计划被证实,当面板巨头京东方大量启用机器人操作员,当沿海一带的工厂大批向东南亚转移,当人力成本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堪重负的主要因素,当“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渐失,富士康,这个在大陆拥有120万员工的代工帝国,却依然时时处于饥饿的缺工状态。最新公开的消息是,富士康近期将在大陆地区新招聘员工超过10万人。  相似文献   

14.
资讯专递     
权威发布我国企业招工难问题趋于缓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对全国部分地区企业用工情况和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企业招工难问题趋于缓解。根据调查数据,广东3月份全省缺工从2月的90万人下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前只在沿海地区才有的用工短缺问题已逐步蔓延到了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其他许多地区。本文作者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57家缺工企业的调查,对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企业缺工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郭丹 《潮商》2021,(5):4-6
在当前全市上下奋力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力经济特区的关键时刻,汕头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近日,金平区召开"工改工"专题研究会议并进行部署.该区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扬长板、补短板、引缺板,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春节过后,一年一度的"招工难"又如约而至,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处处传递着缺工的信息。"抢工大战"等字眼更是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然而江西省的火车站、劳务市场却显得较为平静,鲜少出现企业大规模摆摊设点抢工的现象。江西招工难不难?招工和稳工,哪个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企业来说,哪个成本高?如何能够留得住人,稳得住工?江西省人社部门理清关键问题,算好一个账目,做好一套方案,沉着应对节后用工潮。  相似文献   

18.
韩影 《中国就业》2023,(1):52-53
<正>2022年7月,人社部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这个榜单显示:营销员、快递员、车工、商品营业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电子产品制版工、保洁员这些行业分别排在前十位。去年上半年,辽宁省锦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对20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各类企业缺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同时对照《锦州市人力资源市场2021年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上述缺工职业也均排在锦州市榜单的前列,该市的缺工职业现状也反应了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矛盾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存在劳动力供给总量偏大,劳动就业困难的现实。但在湖北省荆门市,有部分企业却反映劳动力短缺,招不到工人,企业陷入因缺工导致的开工不足或无法开工的困境。一、荆门市劳动力资源现状1.劳动力资源总量情况。截止到2004年底荆门市总人口300.2万人,劳动力总量182.36万人,占总人口的60.7%。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2.劳动力城乡分布情况。从调查资料看,在全市182.36万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占67.3%,城镇劳动力占32.7%。农村劳动力居多,城镇劳动力偏少。3.劳动力文化素质情况。荆门市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回升,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缺工现象愈演愈烈,并向内地蔓延,甚至传统劳务输出地也开始出现劳动者紧缺现象。与此同时,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就业难”,这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